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起溺水 一声叹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03:45  钱江晚报

  护士阿姨,为他擦去了最后一块污泥,身边,是撕心裂肺的母亲——

  孩子,你再亲妈妈一下啊!

  ■本报记者 张德君 方云凤

  ■本报通讯员 宋黎胜

  本报讯 昨天晚上7点,抢救室的护士阿姨为小神康擦去了脸上的最后一块污泥,这一刻,小神康平静得如熟睡一样。深紫色带横白条纹的T恤,迷彩的长裤,没穿鞋子,不足一厘米的贴头皮的短发,脸上没有一丝痛苦。刚刚做过最后努力的护士长吴焕娟低声告诉记者,“他爸爸回家去找双新一点的鞋子,顺便再拿些衣服,不能让孩子光着脚走。”墨绿色的急救床上的一摊污泥是从小神康的口腔里吸出来的,但四五名医护人员、近两个小时的努力最终没有唤回小神康的生命。

  “儿子,你再亲妈妈一下,再亲妈妈一下!”几次跪倒在地上央求医生让她再看儿子一眼的妈妈在两个叔叔的抱扶下,扑倒在急救床边。“妈妈还要给你买车子,让你骑,你最喜欢的小车子,儿子,你回答妈妈啊。”但无论妈妈怎么撕心裂肺,小神康已经没有任何反应。

  小神康是半个月前才随爸爸妈妈来到周浦的,爸爸妈妈都在周浦的一家服装厂里打工,一起在这里的还有小神康的叔叔和一个表叔叔。小神康的病历卡信息显示,这一家三口来自江西一个小乡村。神康刚刚过完3周岁的生日,过生日时,小神康跟妈妈说要买小自行车,这个小小的愿望还没实现,他已经离开了这个每天带给他欢乐的世界。

  平日里,小神康都是跟着妈妈,妈妈在厂里的活不忙,可以分神照看他一下。昨天下午,小神康和往常一样跟着妈妈在厂里,可不知怎的,小家伙跑到了外面,服装厂的旁边就是个废弃的水塘。等大人反应过来时,怎么呼叫都已不见小神康的身影。下午4点多,小神康被从水塘里捞起,4点49分送到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时,小神康已经停止了心跳。参与抢救的医生说,这是典型的溺水,在水下的时间太长了。

  记者离开医院的时候,来接小神康的车子还没到,哭一阵停一阵的神康妈妈,几次要撞向旁边的门框。悲剧啊,这个夏天已经发生了多起!

  22岁小伙命殒贴沙河

  悲剧刚发生,河里“游人”依旧

  ■本报记者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俞思 缪水坤

  本报讯 一边是杭州市有关部门的规定,贴沙河是杭州备用水源保护区,市民不能下水游泳;另一边,每天早晚,贴沙河“游人”依旧。昨天凌晨,又一名男子在贴沙河被淹死。令人不安的是,尸体刚被运往杭州殡仪馆,两位在火车东站打工的小伙子,照样下去游泳,还在水里玩起“猫捉老鼠”。

  上午8点半左右,记者来到贴沙河体育场高架北侧,现场已拉起了警戒线,河边的草地上,放着一个双肩背包,背包里放着手机、毛巾、木梳、身份证。边上,躺着一具只穿着游泳裤的男尸。小伙子大约20多岁,身高1.78米左右,头发很长,鼻子上有血。不一会,杭州殡仪馆的车来了,将尸体拉走。

  接尸车刚走不到半个小时,记者还在现场采访,河面上又出现了两个男子在游泳,还在水里玩起了游戏。记者跑过去问他们,知不知道贴沙河不能游泳?知不知道这里刚淹死了人?他们说,他们都是外地来杭的打工者,刚从单位下班,没地方游泳,就到河里来凉快一下,不知道这里刚淹死人了。后来,在记者的劝导下,两人才很不情愿地上了岸。“上班或下班时,我们都要过来游几圈。今天来得算晚了。”两位小伙子说着,笑着走开了。

  在现场,家住凯林巷18号的张大伯告诉记者,每年夏天,这里就有很多人来游泳,趁着早上还没有管理人员上班,有的人五六点钟就来游,早上六七点是第一个“高峰”。可这里水很深,河岸边上又都是很陡的石块,如果人游得很累了,一个人很难爬上岸。

  一位姓王的先生惋惜地说:“今天淹死的小伙子,听说还是个大学毕业生呢,这么年纪轻轻就没有了,真是太可惜了!”

  记者随后从杭州凯旋派出所值班民警处获悉,死亡男子姓范,今年22岁,河南省郑州市贾河村人。

  记者手记

  设个救命抓手如何

  昨天,已是贴沙河今年发生的第三起淹死人事故,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听到不少人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家住体东社区的刘大伯告诉记者,贴沙河边上的水很深,河岸又都是刀切般的石块筑起,如果是外地人,肯定不知道这里其实“危机四伏”。如果人游累了,很难一个人爬上岸。刘大伯建议,既然杜绝不了年轻人下河游泳,为什么不在岸边设几个救命的台阶呢?

  听了刘大伯的建议,记者一直在深思,虽然有人违反规定下河游泳,但不至于要承担付出生命的代价。有关部门能否像钱塘江堤坝管理一样,人性化一点,在危险地段的堤坝上,设几个救命抓手,或放几个救生圈,使溺水者在危难时刻,给他们一线生机。

  亲爱的读者,你如果有什么好的点子和建议,也可以向本报热线96068反映。

  旁边新闻

  贴沙河畔

  “文明劝导队”吼干嗓子

  ■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讯 就像钱塘江边的喊潮队一样,为了保护杭州备用水源贴沙河,管理不文明行为,前些天,杭州潮鸣街道刀茅巷社区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文明劝导队”,近60人,分成11小组,每天轮流执勤。从8月11日成立至今,一周的时间过去了,但下河游泳屡禁不止。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贴沙河,有关部门还出台规定,对屡教不改的少数人,除没收相关工具外,由城管执法等部门进行处罚。“其实,相对于城管执法的处罚来说,市民可能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劝导。”劝导队徐康林师傅笑着说,来游泳的一般身边都不带钱,要罚款执行起来也不现实。

  劝导队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大部分游泳者听到劝导,都陆续上岸了,但屡禁不止的人还是不少。有些迟迟不肯上岸,有的觉得不好意思,干脆游到河对岸去了。“就在城东公园岸边一个驳墈处,有人干脆搬了几块大石头在水中搭起了台阶,这样一来,这里俨然就成了天然泳池,游泳者上下岸都在这里。”

  志愿者徐师傅告诉记者,发生意外的往往是一些不熟悉水性的外来务工人员。“贴沙河最深处有6米多,而且水温一冷一热,很容易引起脚抽筋。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下午下了班路过这,就游泳兼洗澡地往贴沙河里跳,很容易引发事故。已经有这么多血的教训了,怎么大家还不警醒呢!”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