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赛艇夺金背后的“安徽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11:02  新安晚报

  

赛艇夺金背后的“安徽动力”
赛艇夺金背后的“安徽动力”

  国家队领队赞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为金牌“作出重大贡献”

  赛艇队感谢“安徽科技”

  8月17日,在北京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奥运会赛艇比赛决出最后的7枚金牌。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和张杨杨组成的中国队,最后时刻超越英国选手,夺得女子四人双桨金牌。这是中国自1984年参赛以来得到的第一枚奥运赛艇项目金牌,也是全亚洲有史以来第一枚赛艇项目金牌,意义非比寻常。

  对于这块具有特殊意义的金牌,赛艇国家队领队曹景伟无法掩饰激动,“这枚金牌绝对算得上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队取得分量最重的金牌之一!”但在激动之余,曹景伟没忘向千里之外的合肥智能所表达感谢之情,“我们围绕技术的改进,请来中科院智能所的很多科研人员参与研究,他们为中国赛艇队的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曹景伟说的“重大贡献”,包括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制的高科技训练测试系统。

  前天,中国女子四人双桨夺冠,收获全亚洲历史上首枚奥运赛艇项目金牌。赛艇国家队领队曹景伟高兴之余,也向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表示感谢,“他们为中国赛艇队的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原来,合肥智能所研制的高科技训练测试系统,已在赛艇队使用近两年,成为赛艇队科技支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试系统获得认可

  测试训练系统是在2006年11月正式在国家赛艇队投入使用的。据介绍,这套系统包括实船生物力学参数测试系统、实船动力学信息反馈训练系统、荡桨池反馈训练仪以及水上测功仪等,能对运动员的运动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帮助运动员纠正细节错误,完善技术动作,使他们在训练中不断提高成绩。赛艇队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使用高科技系统,就有了准确而科学的数据支持,告别了以前用肉眼辨别的方法。

  合肥智能所研制的系统经投用后,受到中国赛艇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甚至引起了国际训练学专家的高度关注。马祖长说,测试分析系统即使拿到世界上,也是领先地位。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千岛湖观看赛艇队训练时,也认真考察了测试系统,并表示赞许。

  智能所“临危受命”

  赛艇虽然在我国颇为冷门,却一直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产生十多枚金牌。但是在这个项目上,欧美国家一直处于几乎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中国赛艇队从1988年向欧美霸主发起冲击,但20年过去,一直无法获得冠军。2000年和2004年,中国赛艇队甚至没拿到一枚奖牌。

  痛定思痛。中国赛艇队认为,之所以没有拿到冠军,不是因为队员没有拼尽全力,而是因为技术还有待改善。据了解,赛艇不仅对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又是技术性很强的项目,要求人、船、桨、水所构成的系统和谐统一,这就需要队员和教练在一次次的训练中不断找到细节的不足,进行完善。

  但是,当时赛艇队使用的商业化测试仪器,虽然能给出队员训练的一些基本参数,但跟进服务难以满足国家队要求,大量的分析工作需由运动队承担。而且,出于降低系统复杂度、便于使用的考虑,这些商业仪器也不包括脚蹬力测试、滑座测试等功能,对赛艇的运动力学系统的描述并不充分。

  商业仪器达不到要求,国外赛艇队的先进训练系统买不到,怎么办?国家赛艇队开始与北大、清华等科研机构合作自主创新,并找到了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随赛艇队走南闯北

  其实,除了为赛艇运动员研制出高科技测试系统,使其成为国家赛艇队奥运备战科技支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智能所两年来还一直派出技术人员,对赛艇队提供跟队服务。马祖长说,一开始就组成了赛艇科研服务小组,长期跟队服务。“一年四季转战全国各地,南到云南,北到黑龙江。”

  在国家队备战2008奥运的关键时刻,合肥智能所的专家们更是紧张地“备战”,为运动员技术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提出更符合个体特征的意见。因此,当赛艇队夺冠后,合肥智能所也在其网站上公告,“灿烂的金牌承载了我国几代赛艇人的梦想和期望,也凝聚着我所科研人员的汗水。”

  马祖长感慨地说,赛艇队在前几天的比赛中没有夺金,让他们都捏着一把汗,四位姑娘历史性夺冠后,实在是激动得无以言表。马祖长回忆与四位冠军的几次接触:“她们都非常刻苦,非常认真,金牌归于她们付出的努力。”当然,除了运动员的努力,这块金牌还含有科技的智慧,闪烁着科技奥运的光芒。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洪金 项磊 采写

  冒着雷电日夜试验

  之所以选择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是因为该所在多维传感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有多年的经验,而传感器正是可以将运动员用力大小、方向等记录成数据的设备。而且,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主要技术伙伴之一,合肥智能所于2005年为皮划艇项目成功研制出训练测试系统,让皮划艇总教练非常满意,还亲笔写来感谢信。

  于是,2006年3月左右,合肥智能所接过了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的科技攻关项目,开始为立志在北京奥运夺金的运动员们研制高科技的测试训练系统。一直参与研制的合肥智能所博士马祖长坦言,“虽然有过皮划艇的成功经验,但赛艇比皮划艇更复杂,难度更大,而且时间很紧,因此我们压力也很大。”

  智能所组成了十多人的攻关队伍,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废寝忘食的研究。马祖长说,很多时候大家吃住都在所里,更别说假期,“反正我们搞科研的也习惯了。”马祖长还记得,科研团队有一次在梅山水库进行试验时,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当时大家互相看了一眼,又坚持干下去,只希望能快些做出来。”马祖长说,其实我省水上运动中心也为测试系统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不仅提供场地和设备,还派出队员参与初试,直到项目完成。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