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能肯定青藏高原近期有7~8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03: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不能肯定青藏高原近期有7~8级地震
不能肯定青藏高原近期有7~8级地震
不能肯定青藏高原近期有7~8级地震
柳建云 摄

  不能肯定近期有7~8级地震

  北京时间9月4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副主任史培军教授、专家董树文研究员介绍四川汶川地震及灾损评估情况。

  ○ 外媒称中国西南9月可能会有大地震 专家表示不能确定

  ○ 汶川地震遇难失踪超87000人 造成直接损失8451亿元

  ○ 整个汶川地震的损失约1/3由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造成

  汶川地震专家:这段时间

  青藏高原东半部有些活动

  据新华社电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提问时提到外媒曾经报道中国西南地区近两个月内可能发生7级到8级地震。马宗晋昨日表示,不能肯定我国西南地区近期还会发生7到8级大地震。

  马宗晋表示,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在它的北部和南部,三个月之内已经发生了一些6级左右的地震,数量比较多。在西藏的中部到东部,也有6级多甚至接近7级的地震。这种地震活动可能告诉我们,这一段时间,青藏高原的东半部有一些活动,但是不能就此肯定9月份甚至10月份之内在青藏地区的东南部要发生更大的地震。

  马宗晋同时也表示,虽然不能肯定,但专家委员会对此有所关注,正在加强监测研究力量。

  本报北京讯 (记者柳建云)“目前,汶川地震灾害范围类别的评估已基本完成。划定了四川、甘肃、陕西等三省的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各省分别是39个、8个和4个。51个灾区县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在昨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据了解,根据已公布的重建规划的总体指导方针,十个专项减灾计划也正在完善之中。

  对于有言论关于地震往南转移的说法,马宗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此次攀枝花地震,都是同处于南北断裂带上区域内地震活动,汶川地震属于南北断裂带的中断,而攀枝花则处于南段,目前尚无迹象表明,汶川地震对京津塘地区、台湾板块或广东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影响。

  恢复重建资金约需万亿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在发布会上透露说,根据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人员伤亡方面,因为地震发生已经三个多月了,因地震造成失踪的人数生还的希望已经很小,死亡的69000多人加上失踪的18000多人,汶川地震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000人。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树文则指出,伴随着地震发生了15000个左右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整个汶川地震的损失,经过初步判断,约有三分之一的损失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而是由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造成的。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就《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征求意见稿,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四川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

  汶川地震未能短期临震预报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表示,汶川大地震是在印度板块总体向北东方向的作用下,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并受到四川盆地的推挡,促使巨大的能量在龙门山映秀-北川地带突然释放造成的。地震之前尚未能认定有显著的异常,因此也未能给出短期预报。

  汶川地震主震发生在具右旋性质的仰冲型断层带上,震源深度为15公里左右。现已初步认定,于中生代早期开始逐步形成的北东向龙门山已伴生了三条近于平行的断裂,位于龙门山的映秀-北川断裂即是汶川地震的发震主断裂。

  马宗晋分析说,从龙门山及其外围地区多年连续观测的地球物理资料来看,此次地震之前尚未能认定有显著的异常,因此也未能给出短期和临震预报。虽然这是几代地质学工作者的理想,但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远。

  发生6.5级以上余震不太可能

  回顾100多年以来中国内地发生的10次7.8级及以上的地震,震后的余震多数未超过7级。

  截至9月1日12时,也就是大震后112天内,我国地震台网记录到2万7千多次余震。其中6级以上余震8次,最大的余震是5月25日下午发生在青川的6.4级地震;5级以上余震39次。

  目前,基本确认5·12汶川地震偏于是主余震型,震区再发生6.5级以上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初步认定汶川地震的强余震可能还要活动一段时间。

  一些地方存在提高烈度期望

  有记者提到,一些地方为争取更多政策财政支持并减轻房屋倒塌责任而干扰专家绘制地震烈度图。

  对此,马宗晋表示,关于评估的工作,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把地方的灾害损失或者地震烈度提高一下,但是烈度的划分、烈度地点的确定,都是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都是有实实在在的观测数据和测量数据,所以尽管有人希望这样,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谈到地震后提高设防标准的问题,马宗晋透露,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第五个阶段烈度图的编制。“烈度图的建设是要逐步前进的,我们也很难由于这个地区发生这么大的地震,烈度很高,就把其他地区普遍都提高起来,而是要看各地区的危险性。”

  准确预报地震各国都无办法

  关于如何评估我国地震预测水平的问题,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表示,目前还没获得一个准确预报的理论性认识。

  据马宗晋介绍,解放初期,只有少数人进行地震的研究工作和极其少量的监测工作,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才引发了对地震的重视。

  在有些地震的发生前后,根据经验对地震活动有一些认识,但是还不是理论性的充分认识。可能这在世界上也是普遍状况,各国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监测办法,但是目前大家都还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充分的理论性预报地震的办法。

  房屋、基础设施损失惨重

  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应该说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

  问答实录(摘选)

  9∶1

  我国西、东部地震发生比例

  9∶1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专家委员会目前在防震减灾方面还有什么新的日程和建议?

  马宗晋:中国的地震,在西部是非常频繁的,总的数量大概和东部地区发生的地震相当于9∶1的比例关系。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不太均匀,比如我国东半部边缘地带,人口比较密集,工业比较发达,随着这些区域人口、产业、事业的发展需求来安排我们的监测力量。目前,我们正在特别考虑上海周围的地区,广州、北京、天津等人口比较密集的重大城市,防灾减灾的需求更大。

  “最近校舍建设速度较快”

  有记者提问称,中国政府官员曾保证要彻查倒塌校舍问题,你是否认为在倒塌学校中存在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的问题?是否有一些相关的人因为腐败、接受贿赂而导致学校坍塌而受到惩处?

  马宗晋说,上千校舍倒塌包括至少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房屋建设本身的条件问题,比如说结构不一定完全合理,材料不一定很坚固。马宗晋称,在最近一段时间,建设学校房子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建筑上的问题。另外,有些地区的房屋正好是处在强地震活动的断裂带上,所以抵抗不住地震。

  马宗晋表示,目前还在仔细地思考和调查这个问题。(中新)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国家地震局)

  图例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