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飞船能把老百姓送上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飞船能把老百姓送上天

  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到75岁高龄的戚发轫老前辈时,他满头银发,精神矍铄。

  他是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神舟”系列发射一次也没有少了他的身影。1992年,他走马上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在主持“神舟”号飞船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

  文/本报记者杜安娜、何涛、邱敏 图黄澄锋

  昨日上午9时,曾经多次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告诉记者,中国的飞船完全有能力把普通老百姓送上太空。

  广州日报:这次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的意义是什么?在中国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

  戚发轫:我们国家在921工程立项的时候,就明确了三步走方案:第一步是完成飞船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能把人送上天,正常运行,返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神舟五号、六号都已经超额圆满完成这个任务了;第二步是建立空间实验室,空间实验室建立的目的是为中国建立空间站做技术准备。这里有四大问题:第一是出舱活动,第二是交口对接,第三是原料的补加,液态原料能够补加,东西能够送上去,第四,是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这套东西要再生,要重复使用,不能老是带水上天,水用完了,要能够再生。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去建立空间站。

  第二步的第一次试验就是出舱活动,就是这次“神七”。这是我们在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这些事情都是按计划完成的。

  程序比银行保险库还严格

  广州日报:这个程序严格到什么程度?

  戚发轫:25日晚上,负8小时以后,一切的动作、人员、分配、岗位,甚至乘哪辆车,怎么走,几点几分,那个车怎么走,谁在干什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组织上的东西,不是技术上的东西,我们完成任何一个动作、一个操作,都有文件规定。

  举个例子,为保证不出错,我们有“五有”:第一“有”,办什么事得有文件根据,不能凭我经验,文件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第二,办任何事情要“双岗制”,必须两人办,有“一岗”、“二岗”,不能一个人办事;第三,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记录;第四,这个记录的任何数据都要认真和上次进行比较,看有没有变化,尽管同样合格,但要是比上一次偏上或者偏下了,就要查找变化的原因。最后,还要签字画押确认。

  广州日报:这简直比银行保险库的程序还严格。

  戚发轫:我们这个队伍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里头,是执行制度最严格的一个队伍,保证我们现在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没有任何问题。

  广州日报:你对这次发射是充满信心的,还有没有一点紧张?

  戚发轫:总的来说,是胸有成竹,充满信心。这么说,这个紧张是一种责任感,是因为认真引起的紧张,是一种很谨慎,很仔细,很认真,而不是因为没有把握而紧张。

  神舟一号发射时最紧张

  广州日报:在历次发射中,哪一次你感觉到了紧张?

  戚发轫:我坦率告诉你,我最没有把握、最紧张的一次是神舟一号发射时。神一发射的时候,确确实实,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笑)。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事情是第一次,第二次我就知道了,有什么不合适我就改过了。我遇到的第一次太多,第一次卫星上天,当时朱总理就问,到底你们放心不放心,我就不敢说,我说能想到的试验我都做了。神舟五号的时候我就很有把握,我做了四次了,四次都成功了。

  广州日报:这次也是同样有个第一次,是航天员第一次出舱能不能成功?

  戚发轫:这次出舱活动,更多地决定于航天员本人素质的好坏,你不按要求去办,紧张了就说不好了。我们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充分了。对航天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到现在为止,我对发射是很有信心的,对我们的队伍是非常有把握的。

  广州日报:让中国人倍感骄傲的一点是,此前中国每次载人航天都取得成功的,有没有失败过?

  戚发轫:我们确确实实没有失败过,从神一到神六,每次发射都成功了。我充满信心,我有把握,但任何时候风险都是有的,只要大伙关注了,认真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后是航天员安全健康回到地面,应该说,六次都是圆满的,不应该出事,再出事都是意外了,意外能说没有吗?不敢说。美国的航天飞机还出两次事呢。这个事情一定要谨慎小心,再仔细,再小心,做足工作,不要让固有的好产品因为操作失误带来了不好的因素。以前因为操作问题出过失误。

  广州日报:从飞船来说,“神七”相比“神五”、“神六”有哪些技术上的进步?

  戚发轫:一个方面,研制了一个气闸舱,人要出去,外面是真空,里面是一个大气压,必须有一个过渡,把防护舱打开,打开之前,一定要保证两个舱之间的压力相同。气闸舱不仅是一个空间,还有卸压和复压的功能。最重要是有卸压,里面和外面要保持平衡,必须要卸压,回去后进来了,必须要复压,不复压的话,没有空气,航天员不能脱衣服。就像潜艇一样,必须进去后,就是这么一个气闸舱。

  第二个呢,舱门比“神五”、“神六”的舱门要大,舱门越大越难做。以前,航天员只穿舱内航天服,舱门直径750mm就过来了,现在用了舱外航天服,背后有个大包,舱门就开大了,有850mm。

  中国航天员适应能力很强

  广州日报:这次航天员出舱后,对着太空的舱门是关还是不关?

  戚发轫:舱门不关,里面的环境和太空是相通的。这个人回来后,再把门关上,关上后复压,复压后才能脱衣服。

  广州日报:这次航天员什么时候出舱?

  戚发轫:在飞船飞行39圈的时候出舱。中国人适应空间的能力很强,按照国外的惯例,一般一个人上去之后72小时才能适应环境。而咱们比他们时间要短得多。杨利伟去了之后一天就适应了,他落地之后,自己进行了断伞和打开舱门的动作,证明他很快就适应了太空环境。

  对于航天员这方面的适应训练,美国人靠吃药,俄罗斯靠锻炼,中国航天员也是靠训练。

  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上太空

  广州日报:中国普通人能进行太空游吗?

  戚发轫:完全可以。中国的飞船环境和美国的一样。中国飞船的环境是符合医学标准的,这个标准是医生、医学家制定的,噪声、温度、湿度都是符合要求的。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科学家都要进去,做飞船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空间站送人。杨利伟他们是开船的,以后我们要坐船的。飞船以后不会再大了,我们飞船已经比俄罗斯大。以后到月球去,那是另外一码事情。我们现在用的飞船是世界上最大的。目前还没有确定时间表,老百姓什么时候能够上去。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