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用卡让大学生成“小负翁”“小负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14:13  深圳晚报

  

信用卡让大学生成“小负翁”“小负婆”

  动辄每月数千元的“授信额度”普遍超出学生还款能力,有关人士称应加强监管

  本报记者潘彦 实习生何六月 文/图

  日前,某著名国际信用卡公司发布了最新“2008年大学生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本次调查对中国主要城市几十所高校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去年,中国持有信用卡的学生比例上升明显,受访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比例猛增到37%;其中,68%的大学生拥有一张信用卡,拥有两张以上信用卡的学生也占了24%。然而,与学生信用卡动辄几千元的“授信额度”相比,受访学生的月平均收入仅为人民币709元,父母仍是大学生生活开销的主要来源。

  只要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填张简单的表格,一张授信额度3000~8000元不等的信用卡就会寄到手上。有了它,时尚手机、名牌鞋包等以往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一下子走近了学生生活。然而,身心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能抵制种种诱惑、做到“理性消费”吗?为何银行对无固定收入的学生如此“慷慨”,信用卡出现问题谁是真正的“买单人”?“一次性”的开卡行为对今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

  “卡奴”大学生:

  用得“潇洒”还得“惊心”

  女生小米来自内地,刚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每月给小米汇1000元,小米基本上应付自如。可自从去年开了几张信用卡后,小米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光鲜”起来:名牌包包、时尚套装、粉红色的苹果牌MP4....平素并不出众的小米一下子变成大家追逐的“焦点”,就连走在校园里都觉得倍有自信。

  家里给的钱不够用了就用信用卡刷,喜欢的商品统统“收入囊中”,还款的时候选“最低还款”了事......如此潇洒了大半年,年底小米一看对账单却吓了一跳:几个月下来,连本带息竟然欠了银行3万多元!仔细一看,每个月刷卡也不超过3000元,除去最低还款,实际欠的本金大概不到两万;但算上利息、取现手续费等,累计下来竟然多了将近1万元!一连好几天,小米心事重重,连期末考试都没心思准备。寒假回家的时候,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小米还是向父母说出了实情。回来以后,小米结清了欠款并立即把信用卡销户了事。她表示,读书期间她不会再开信用卡;即使今后有了工作,买单前也一定“量入为出”,绝对不再干“超前消费”的事。

  事实上,类似小米这样的大学生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在深圳本地高校里,大二以上的学生多数都有一张信用卡;拥有两到三张信用卡的人也不少。关于信用卡的用途,多数学生都集中在“购买电脑、MP4”、“换手机”等,用于“旅游、泡吧”的也不在少数。至于还款问题,不少学生都表示,没钱就先拿“最低还款”抵一阵,实在不行再找父母“买单”。

  记者调查:

  学生卡“授信额度”

  普遍超出还款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银行给予学生信用卡的“授信额度”普遍高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平。综合各家银行的发卡情况,深圳本地大学在校生如果申请信用卡,一般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额度,是普通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的两倍。 深圳某银行甚至还推出了按照学历“授信”的做法:本科生3000元、硕士5000元、博士8000元不等;而对于国内首张留学信用卡的申请者而言,单卡最高就可以达到5万元人民币的水平。与此同时,各家银行还推出了购买电脑等大件电子产品分期付款、学生卡取现额度可达授信额50%甚至100%、降低取现费用;延长免息还款期等一系列“学生优惠”。正如某银行信用卡手册宣称的那样,有了信用卡“想怎么买,就怎么买单”!

  然而,与“充裕”的信用额度相比,在校学生的经济来源则显得“相形见绌”。记者了解到,即使在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深圳在校学生每月生活费多在1500元,超过2000元以上的就算是“高消费”了。动辄3000-8000元/月的信用卡额度,让很多年轻人在面临还款的时候才“幡然醒悟”。然而,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取现费用、滞纳金等,常常让“潇洒”过后的年轻人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有些人只好不断“开新卡、还旧卡”,结果是欠款越拖越多,对正常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困扰。某机构新出炉的调查报告显示,多家银行近年来都加大了对学生信用卡的推广力度,大学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巨大的“新增客户群”。

  在沉重的利息压力下,一些年轻人糊里糊涂就拖成了“恶意欠款用户”,甚至被银行告上法庭。 与此同时,还款出现问题的学生个人信用记录也从此“蒙上污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的专业人员表示,大学生一旦拥有信用卡,其个人诚信记录立即生效并将伴随他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如果出现不良记录,这个学生今后的就业、留学甚至贷款买车、买房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银行说法:

  本想通过信用卡让学生形成“理财习惯”

  对于在大学生中大量推广信用卡的趋势,记者以客户身份对多家银行进行了采访。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信用卡已经具备了消费、投资及享受各种服务的功能。银行在大学生中推广信用卡,可以帮助他们“分享高品质的现代生活”,而且有助于将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工作人员强调,年轻人消费意识强、未来工作潜力大;但往往手头现金不足,而信用卡弥补了这一缺点,为年轻人投资和消费提供了更多可能。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同样发现,除了开卡前种种“美好承诺”,商业银行并未对在校学生进行过正式的“理财培训”。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大学生普遍表示对理财感兴趣,但受访者中认为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的占72%,很多学生不清楚信用卡利息等费用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对于选择“最低还款”的高利率风险一无所知。对此,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是“信用卡领用条件和各项收费都经过批准;申请人在签定协议的时候,就等同已经认可了所有条款。”

  与此同时,家长成为学生信用卡欠款的实际“买单”人,这也是银行敢于向学生发放大量“无担保贷款”的主要原因。银行人员表示,在信用卡申请表格上,银行都要求学生填写“详细的家庭地址”;如果持卡人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将欠款单寄送到学生父母手上。由于目前学生用卡情况已与个人诚信系统挂钩,银行人员表示“相信父母不会为了一点欠款毁了孩子前途”。多数父母会在银行寄来催款单的时候还清欠款,同时请求银行撤消诉讼、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自某区地方法院的数据印证了上述“说法”:今年上半年,该院共审理各类信用卡案件1858起;执行中约八成年轻“卡爆族”靠父母“买单”。

  相关人士:

  呼吁对学生信用卡进行监管

  学生家长苏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去年进入某高校读书,进校不久就办理了一张信用卡。自此以后,孩子每月开销直线上升,一年下来比原来至少多花两三万;如果加上购买笔记本等大件的开销,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学生使用信用卡不仅增加了父母负担,而且小小年纪就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不是好事。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注意,加大对学生信用卡的监管。

  而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心理学专家也表示,大学生虽然年满18周岁,但心理上还没有真正成熟;由于自制力不强、炫富攀比心态等因素,一旦面临巨大诱惑,很难做到“理性消费”。同时,商业银行往往一味夸大“提前消费”的现代生活模式,对信用卡潜在的“高风险”却只字不提,造成很多学生用户欠下巨款后才后悔不已。

  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学生群体在很长时间都被视为“信用卡禁区”,但由于近年银行业竞争激烈,自身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才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新目标”。但信用卡是把双刃剑,即使不发生恶意拖欠,持卡人也要支付高额的利息:目前银行规定的信用卡消费利息是万分之五/天,一个月下来就是1.5%,一年下来便达到18.25%,超过国家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7.83%的2倍以上。而一些私人的“民间贷款”,月利12%以上就算高利贷,信用卡一年的正常利息都高于这个标准。

  他强调,在信用卡使用中,只要未一次性付清所有欠款,都一样要交纳以全部欠款为基数的高额利息。如果持卡人无力还钱,银行还将对客户最低还款额的未还款部分计收滞纳金,每月5%。持卡人如果没有缴纳最低还款额和滞纳金,那么这些款项连同利息,银行一起都将计入客户本金,然后再根据新的本金数计利息、罚滞纳金,循环不已;根据数目的不同,实际综合利率高达百分之几十就不足为奇。

  该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尽量少有信用卡,年轻人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信用卡的总授信额度,让自己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2000元的初始信用额度也已绰绰有余;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留意银行贷款的各种费率和财经小常识,尽量在用卡时做到“量入为出、心中有数”。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