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迟来的爱是剪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03:32  华龙网-重庆晚报

  

迟来的爱是剪纸

  邓和平和她的作品

  故事导读

  她原是一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工程师,退休后,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剪”出一条通往世界的艺术道路。

  入行至今,她的自创作品已在18个国家展出;一幅“华夏之魂”代表作,甚至被丹麦国家博物馆收藏。

  准备接待参观团

  “我要将自己最好、最精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拿来待客。”

  9月17日,阳光灿烂,沙坪坝区磁器口人流如织。

  上午10时,记者跨进邓和平位于磁器口幸福街3号的店铺时,她正在一堆剪纸作品中拾掇。店内三面墙壁均以崭新的白纸“打底”,挂出的作品被分成书、笔等各种造型图案,显露出店主的独具匠心。

  墙上的剪纸约百幅,大小不一,人物、花草、动物,幅幅栩栩如生。但构图、色彩无一重复。

  邓和平说,自己每件作品都有创意,并蕴涵着一个故事。她给记者推荐了一幅老虎图,在提示下,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只通体红色的老虎,在五官上很有玄妙:虎嘴是一只黑色蜘蛛,鼻子是一条竖着的小鱼,两只绿色青蛙变成了虎眼,两条黄色、细长的眉毛居然是大闸蟹翘起的细腿,而老虎的两只耳朵,被别出心裁地用四脚蛇代替。“这是五种动物集于一体的表现……”她说。

  “有个国际友人代表团预约来参观,我正忙着做准备工作呢。”邓和平忙得一脸大汗。她说,该代表团此前已对自己的剪纸作品有所了解,并通过朋友表达了欲当面交流的渴望。“如此用心,当为知己,所以,我要将自己最好、最精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拿来待客。”

  作品在18国展出

  提起得意之作,她说,当数自己的“梁祝”剪纸故事图。

  现年62岁的邓和平在剪纸界入行时间不长,但2001年,她便受邀携作品参加丹麦的丰收节展出。至今,她已携作品在英国、德国、法国等18个国家巡回展出,受到当地喜爱剪纸艺术的人士推崇。

  回忆起自己的剪纸手艺迈出国门的经过,邓和平坦言,这与她刚刚“出道”时模仿剪贴的“华夏之魂”剪纸图有关。“当时,我已是四进莫高窟,主要是想将飞天壁画烂熟于心。”在观察、记忆的同时,邓和平开始了以剪纸方式的临摹。“当时只想了整幅图由菩萨和‘飞天’构成,具体的作品立意等均没有构思。”

  几经周折,邓和平在安徽一家纸厂购买了24张全纸,将它们拼到一起后正式“开工”。

  2001年初,邓和平这幅最终长3.8米、高2.4米,由蓝、灰、黑、褚、绿、紫、红色为基色调,容纳了500尊菩萨和上千“飞天”的巨幅剪纸图已近尾声。“最精细的部分,当数那尊多手观音,虽然没有千手观音手的数量多,但她的姿态却惟妙惟肖。”

  一天,邓和平正在剪贴的时候,几位碧眼金发的老外从此路过,不约而同被吸引驻足观赏。“不久,他们成了‘月老’,将我这幅‘华夏之魂’‘嫁’给了丹麦国家博物馆。”

  原来,当日见到“华夏之魂”巨幅剪纸画的老外,均被折服。不久,他们推荐邓和平与此幅作品参加当年5月在丹麦举行的丰收节展览。后来,该幅剪纸被丹麦国家博物馆收藏。

  “华夏之魂”带来的影响和荣誉,触发了邓和平自我创作的想法,并一发不可收。“其间,我陆续接到一些国家的参展邀请,至今已到过法国、德国等18个国家。”

  如今,提起众多创作中的得意之作,邓和平说,当数自己命名为“梁祝”的剪纸故事图。“这幅图长2.8米,高2.2米,由4000多只飞蝶组成,描述了‘梁祝’中悲情故事的理想意境,它已被英国人收藏。”

  巧手母亲给启蒙

  “小时候,我就跟着妈妈剪剪画画……”

  现在,邓和平已达到刀在手中,画在心中,手动刀不动的境界。她说,这一切与自己早年受巧手母亲影响密不可分。

  邓和平有8兄妹,她排行老五。虽然出身军人家庭,母亲也是制造手榴弹、导弹方面的专家,“但我们的幼年时期,却是在缺衣少食中度过的。”

  勤劳的母亲有一双巧手,平时喜欢做些女红。“每天她都不停地为战士们纳鞋底。”邓和平回忆,只要一看战士的双脚,不用量,母亲就能做出合脚的鞋底来。“早晨拾掇、清洗烂布,下午打布壳,晚上在炕上烘干后就连夜纳底,第二天一早,鞋就可上战士的脚了。”

  剪剪画画,母亲的巧手总能将废物重新利用:老师要求穿白网鞋,母亲就用30多块布缝补了一双花布鞋。过春节了,虽和邻居家的孩子一样穿的是旧衣服,但一张破旧手绢上的蝴蝶,却成了邓家兄妹衣裤上精致、时尚的装饰。这让童年的邓和平兄妹们,在同伴间很是骄傲。

  “小时候,我就喜欢手拿剪刀和纸块,跟着妈妈剪剪画画……”

  儿子鼓励学艺术

  此后,每年寒暑假,她都背起行囊,向剪纸之乡陕西、山西进发。

  邓和平会下棋、打牌,“但这些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1998年,儿子出国前的一句鼓励,让正为退休后的日子如何过而忧愁的她茅塞顿开,并从此踏上剪纸路。

  20年前,邓和平的丈夫远赴德国工作,她准备了一些自己在工作之余学剪的窗花、肚兜等,让丈夫赠送给异国的亲朋。而当时,邓和平尚不知剪纸的真正含义。“他反馈,这些独特的礼物获得大家一致称赞和喜爱。”

  1998年,大学毕业的儿子赴德国留学。临行前,他提出想将中国的剪纸当礼物带走。邓和平立刻四处打听,并专门到北碚,从一剪纸艺人处求来佳作。没想到,她买回的是版画刻纸,连剪纸的属类都沾不上边。

  “儿子当时对这些版画刻纸的评价是:‘还没有妈妈您的技术好’。”邓和平说,儿子当时就笑着鼓励她退休后搞剪纸,并推荐她到陕西去求学。

  儿子的建议让邓和平怦然心动。当年暑假,她放弃了学校组织到西藏旅游的机会,独自到陕西寻访民间剪纸艺术家。

  首次出门,没有经验,没有熟人。遭遇了被“圈”内名人拒绝,被欺骗、被抢劫等经历,并在全身因久未洗澡而长满疖子疮后,邓和平只好提前返回。“但正是这趟让人辛酸的历程,坚定了我一定要学有所成的决心。”

  此后,每年寒暑假,邓和平都背起行囊,向剪纸之乡陕西、山西进发。“最长的一次,是我退休后,连续花了四个月,在各个村庄徒步行走。目的只有一个,用眼睛观察名家剪纸,用心记录剪纸的寓意。”

  余生愿为剪纸“狂”

  “如今,剪纸已被我视若珍宝,爱如生命。”

  只需一把剪刀,任何一种纸张,无需勾画,在邓和平手里,都能变成她心中的图案。“如今,剪纸已被我视若珍宝,爱如生命。”邓和平如此阐释自己与剪纸的关系。

  现在,邓和平整日奔忙,和朋友聚会越来越少,剪纸成了她另一个人生伴侣。

  “老年才开始自学,而且短时间就能达到如此高的造诣,她的经历让人感动。”现年69岁,原在重庆大学B区执教的孙贤老师,说起这个一头扎进剪纸就不理人的朋友,禁不住竖起大拇指。

  邓和平创作初期,为了检验自己的水平,曾带着剪纸上街摆地摊。“我当时还和她一起吆喝,为她推广这项民间艺术。”孙贤说。

  “走到哪里她都带着把剪刀,随手捡个烟盒就可以摆开架势剪纸。”朋友叶桂珍说,自己很羡慕邓和平。退休后,还能有自己的另一番可以为之奋斗的天地,不仅老有所乐,更能老有所为,“这也是福呀!”

  邓和平身患肝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多种疾病,在国外的丈夫和儿子盼望一家人早日团聚,但她却说:“我余生的任务就是在故乡等候丈夫、儿子归来,并为剪纸‘狂’!”

  记者 董亿 实习生 唐琳 摄影报道

  网络编辑:甘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