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的洗礼 民族精神的赞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09:14  东方网-文汇报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7日下午,中国人将历史性地走出太空第一步。

  2008年,在新中国59年成长历程中,刻骨铭心。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

  “中国加油”的呐喊声绵延不绝,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强音,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境界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又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神七飞天之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严峻的挑战接踵而来: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达赖集团制造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减速……

  泪水中坚强如钢。在地震灾区,8万多名群众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9万多名伤员迅速得到救治,1000多万名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在短短3个月内得到妥善安置,300多万名中小学生9月1日全部走进课堂……“中国加油”的呐喊,从汶川到北京绵延不绝。

  中国人民就是这样将悲痛化为力量,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建设,在挑战中稳步前行。全国上半年经济增长10.4%,总体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

  经受巨灾考验后的中国,用微笑欢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运动员相聚北京,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称赞,北京残奥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

  在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激情与梦想。

  “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发射这三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改革开放再一次汲取巨大精神动力,迈向新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说,这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30年,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不断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我们应对巨灾、筹办大事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是一组简单的数据对比,却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变迁。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投资约130亿元,奥运会运行资金投入140亿元左右。奥运会筹办7年间,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800亿元,超过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

  ——在4个多月里,汶川大地震救援和重建,各级政府共投入809.36亿元。国家还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约1万亿元,3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而唐山大地震重建投入50亿元,用了10年时间。

  ——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晚了三四十年。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再到神舟七号即将实现太空行走,仅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超过5万亿元。

  在巨大实力的背后,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争分夺秒救人”“奥运惠及群众”“心系航天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始终贯穿在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之中。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神七飞天,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再度充分体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优势的发挥建立在依法行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体制创新的基础之上。

  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应对风险挑战。一个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中国,将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太空漫步,奥运圆梦,寄托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愿望。曾参加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代表中国航天人发出这样的心声: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是为祖国增添光彩,为人类和平与友谊做出贡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自信。美国《世界日报》社长李厚维感叹地说:“中国形象完全改变了。32年前唐山大地震时,资讯封闭;这次汶川大地震,所有信息都及时传递到海外,让所有关心灾情的人都能了解真实的情况。”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期间,新闻中心每天举办数场发布会,为中外记者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不仅有赛事新闻,也包括突发事件。《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提出,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9月25日晚,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在现场采访的不仅有境内媒体记者,还有路透社、美联社等多家海外媒体记者。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近50年来第一次向海外媒体开放。

  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同中国一起应对风险挑战;北京奥运、神七发射,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分享发展机遇。

  美国人江喃已在成都生活了10年,讲着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在这位当地家喻户晓的演员看来,中国人在灾难和成功中的表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热情、团结、绝不放弃……江喃说,2008年的经历让他更理解中国,“这样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新华社记者刘刚张先国刘铮(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