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成青少年讨厌“大人腔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2:17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贺天宝 实习生 陈颖

  “又是大人腔调,讨厌”。现在生活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同他们的父母之间产生了沟通隔阂。而家长们迫切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在昨天由本报健康周刊参与主办的上海市“健康讲堂”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场上,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程文红博士提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之道:少说教、少打骂,多观察、多倾听。程文红博士主持的最新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8成青少年讨厌“大人腔调”,与父母的沟通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青少年心目中最理想的父母应该具备五项特征: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能力强,善于交际;正义乐群;正视现实;品德好,有原则。

  关心学习不问心事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青少年与家长沟通时间每天仅半小时,话题大多围绕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其中,有2/3的家庭几乎不会聊及子女的心事,一半左右的家庭关系不能称为“好”。近八成家长在与子女沟通时遇到难题,有56.7%的家长将 “教育子女问题”列为最操心问题。青少年普遍反映,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帮助与爱,但却很少能开放地沟通与交流。程文红博士指出,如果父母与孩子长期缺乏精神上的沟通,孩子便有可能陷入网瘾、厌学、人际交往不畅等“泥沼”。

  学会管理情绪压力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对1300多名中小学生的家长及其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较少,占学生总数的11.7%;而家长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高达6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的行为不端问题直接与父母的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关系。而在日常生活中,脾气暴躁、性格乖僻,喜欢采取粗暴简单教育方式的家长不在少数。

  专家指出,要顺利和孩子沟通交流,家长首先要懂得自我控制,避免和孩子的正面冲突。家长一旦感到身体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出汗增加、发抖、退缩等压力信号,就要通过深呼吸、自我提醒、离开现场等方式来“降压”,以避免激烈冲突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

  少说多听拉近距离

  “今天怎么这么晚回来? ”“功课做完了没有? ”“这种成绩以后还想找得到工作? ”“说那么多遍你怎么还是错? ”心理专家观察发现,在亲子间半小时的交谈中,往往有至少25分钟都是父母在自说自话。事实上,这么多话孩子可能一句都不想听。专家指出,很多亲子无法沟通,关键在于父母误把孩子当成年人,认为和他们沟通能又快又清楚。其实孩子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才能清楚地表达观点。

  程文红提出,当孩子不安、出现问题或困难时,父母应当做一个倾听者,用心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与困惑,而不是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是与非来指导孩子。一个尊重孩子想法和话语权的家长,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与服从,拉近彼此距离。同时,家长也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每天花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活动,在活动中共同经历与分享的点滴与细微接触,是父母观察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也是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最好时刻。此外,家长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的影响。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