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摄影师诚意打动政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5:33  世界新闻报

  

中国摄影师诚意打动政要

  著名摄影师邓伟

  

中国摄影师诚意打动政要

  邓伟的作品:英国女雕塑家伊丽莎白·弗林克

  本报记者/谭丽

  北京奥运会期间,首都博物馆的一场名为《爱琴海的阳光》的摄影展,把人们带入如闻其声的奥林匹克故乡的画境。这是拥有英国皇家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名衔的中国摄影家邓伟,带给北京奥运的祝福。目前,邓伟正在创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摄影作品。

  邓伟是迄今为止环球拍摄世界名人的第一人。美国前总统福特、里根、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每张时代人物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

  记录北京奥运时代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邓伟受希腊政府之邀,来到奥林匹克故乡。

  邓伟向来喜欢站在时代人物面前,用相机记录时代。这一次,他又站在了北京奥运会前,为中国时代记录面孔。为了准备这次大型拍摄,邓伟精心准备了两年。最后,他穿行在希腊村庄、海岛、城市之间,用自然光、现有光记录和创作着这里的人民对奥林匹克庄严神圣的声音。

  希腊选择邓伟,一是因为他来自北京,二是因为他的相机,能把全世界很多政要名人的灵魂拍出来。

  背后做了大量工作

  爱尔兰共和国第一位女总统玛丽·罗宾逊,这样评价邓伟:“我的灵魂都被他拍出来了!”的确,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世界名人拍照,邓伟做了大量背后准备工作。

  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1990年,邓伟去了英国,开始了自费环球拍摄世界名人之旅。为积攒拍摄经费,邓伟每天在嘈杂的机器声和呛鼻的烟尘中出卖体力。“我不大懂英语,只能干些粗重的力气活。也不会有单位为我开介绍信。走在街上,我比大多数人都更窘困。”为了节省开支,邓伟在一家外卖店杂物间里的长凳上,睡了一年。

  打工之余,邓伟也在蓄积摄影的功力。他能把日常生活支出降到最低,也能为买一本伦敦书店里的电影年鉴花费22英镑。要知道,他当时打工一小时的工钱是3英镑。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4年,在为美国时任总统老布什拍照时,布什被要求半侧着脸,目视前方,左手扶在一个地球仪上。这是邓伟特地从别的房间搬过来的道具。他这样设计拍摄场景,其实有个目的:“当时我就有一个概念,(美国)扮演的是不是一个世界警察的形象,这个姿势颇有点玩转地球的味道。”邓伟回忆说。

  后来,老布什来中国访问,特别安排了一次和邓伟见面。谈起那张照片,他开玩笑地说:“我那次是不是中了你的计了?很多人跟我说,等于我是要做一个要跟世界什么什么的事情。”“就是世界警察的一个形象。”邓伟幽默地回答。老布什当即哈哈大笑起来。此时,邓伟在笑声中感受到,自己那次的拍摄,实际上得到了老布什的认可。

  同样是1994年,在为以色列总理拉宾拍照时,72岁的拉宾当时已经很疲惫了。通过学习积累,邓伟知道拉宾是个老兵,于是大吼一声:“您昔日驰骋疆场的军人风采哪里去了?”他的话把拉宾震醒,脸上的倦容一扫而光。

  把岁月交付给等待

  “看看邓伟拍的这些照片吧,一个普通人怎么能让这么多叱咤风云的名人上他的镜头呢?我不知道这里边有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困难,这绝不是常人能做到的。”邓伟在电影学院的同学张艺谋这样说。

  1978年,邓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时,班里26位同学,只有他没摸过照相机。“因为我笨,就把别人休息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晚上熄灯号响起后,邓伟就把窗户蒙上后,一直学习到夜里一两点。邓伟说,他的惟一资本是执着。

  早在1986年,时年27岁的邓伟,就开始向各地邮寄摄影邀请函。邀请函经常是这样用中文写的:“我叫邓伟,今年20岁……今年30岁……今年31岁、32岁……”来到伦敦后,邓伟打听到,牛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里可以查到那些名人的通讯地址。但他英语不好,每次只能把地址簿复印下来,然后请一对他在英国结识的新加坡盲人夫妇翻译出来念给他听。

  1991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终于接受了邓伟的邀请,成了邓伟环球名人拍摄计划的起始点。也由此开始,邓伟确立了自己拍摄“世界名人”的标准:“他们一定是对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作出过贡献的杰出人士,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孰不知,在接受邓伟的邀请前,李光耀曾专门派人到英国大使馆、皇家摄影协会甚至移民局,调查过邓伟的居留情况以及艺术水平。

  在邓伟向各国名人政要发出的邀请中,一旦有人同意拍摄,无论是非洲还是美洲,他都必须立即启程。

  1994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同意了邓伟的拍摄请求。那一年,邓伟已经35岁。这是他从27岁开始,以后的8年里,每年向里根发出一封请求信,用诚意打动了里根的结果。这次拍摄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这无疑是对邓伟的鼓励。

  同年底,以色列总理拉宾也被邓伟的诚意所感动。对拉宾的拍摄请求,邓伟等了3年。第一年,邓伟只收到拉宾秘书处彬彬有礼的回绝信:“拉宾总理很忙,没时间拍照,谢谢你。”第二年,他收到了拉宾亲笔签名的肖像照片,但拍摄邀请仍被拒绝。于是,邓伟在回信中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并不喜欢拉宾寄来的这张照片。

  也许是因为这句直白的话,也许是邓伟的真诚,次年年底,拉宾在接受“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前十几分钟,会见了邓伟,并让他为自己拍照。拍摄后不久,拉宾遇刺。这张照片的意义更大了。

  用生命去拍摄

  给各国政治名人、尤其是敏感地区政治人物拍照,的确有点“伴君如伴虎”的感觉。那年在以色列,给拉宾拍照后,邓伟如愿地来到特拉维夫机场,准备飞回英国。就在这时,旁边的特工告诉他:“坐椅上发现了炸弹!”示意他赶紧逃离。“我急忙往外跑,跑出去后才想到,胶片和照片都在那个铝盒子里,怎么能丢下呢,所以我又跑回去。”特工当时都拉不住正在往回跑的邓伟。就在邓伟抱住那个摄影箱子跑出几十米后,炸弹爆炸了。

  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0分,洛杉矶在瞬间桥断、房塌。几分钟后,市民们得知,洛杉矶发生了6.6级强地震,震中在市中心以北约20公里处。这时身在这里的邓伟最担心的,是81岁的美国前总统福特会取消当天的拍照计划。

  两小时后,邓伟驱车赶往福特所在的棕榈泉。“来早了。”邓伟抱歉地对秘书说。不一会儿,高大魁梧的福特穿着一件红V字领毛衣握着邓伟的手问:“穿什么衣服拍照合适?”“随意。”邓伟答。“那好,我换件衬衣。”说完,转身出了门。10多分钟后,福特穿着一件深色西装,浅粉红色衬衣,没系领带,大步向邓伟走来。

  拍完肖像,福特看了好一会儿秘书送来的打印件,才在上面签名后递给邓伟说:“感谢你,很费事地跑这么远的路来给我拍照。地震你感觉到了吗?回去的路上要小心啊!”

  人物档案

  邓伟:1959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留校,在摄影系任教。他曾拍摄过里根、布什、拉宾、基辛格等数位国家元首及政要,还拍摄了大量国内外学术和文化精英。他先后受聘于深圳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现受聘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摄影师诚意打动政要

  邓伟为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了永久的纪念

  人物侧记

  用灿烂的,削弱丑的东西

  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画品收藏厅里,有5幅邓伟拍摄的“伦敦印象”系列照片。在联合国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以及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等著名机构,都藏有邓伟的摄影作品。作为中国大陆第二位获得全球最有影响的摄影组织之一的英国皇家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邓伟拍出感人作品的前提,是他先被镜头里的人感动。

  “我无法将视线从拉宾的脸庞移开。他大约刚刚摘下眼镜,还来不及抚平两鬓的压痕。老人的脸部似乎有一些充血,我读到了他在黑暗压迫下的愤怒。但他那布满青筋的左手却又平静安详地伸放在桌面上,显出仁慈和勇敢。最为突出的是他那双炯炯发亮的眼睛,逼视着深不可测的前方……

  这就是犹太人拉宾、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拉宾、1995年11月4日被暗杀的拉宾——面对这幅肖像,我们能听到他强有力的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邓伟在日记中写下的,拍摄拉宾肖像时的心路历程。邓伟说过,他愿以镜头里灿烂的东西,削弱丑的东西。(谭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