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步骤,你也可以成为创意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6:19  中国新闻网

  

五步骤,你也可以成为创意大师

  中新网9月27日电 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强的创意力,才足以应付变迁更快的环境。怎么学?从日常生活就可以开始。换个角度看习以为常的事物,尝试在每天来点小冒险,只要有心,你也可以成为创意大师。台湾《Cheers》杂志刊文作了介绍,摘编如下: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工作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一进家门,却发现心爱的陶瓷笔筒在地上摔成了碎片,旁边是一脸无辜的宠物猫咪。

  你可能会叹口气,买个新的笔筒;或是大发脾气,罚猫咪不准吃晚餐。可是,(台湾)光宝科技创意活力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师郭彦良,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法。

  他拿出之前买的漱口杯,在桌子上锯出适当的缺口,把杯子一塞,漱口杯就成了新的笔筒。“以后不用担心笔筒再打破,”郭彦良很满意这个点子,“换成杯子还能装更长的笔,更好用。”

  我们也许不养宠物,更没有陶瓷笔筒,但是生活中总有其它大大小小的问题等着去解决。这个时候懂得运用创意,就能跟郭彦良一样,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这是一个全民飙创意的年代。

  丹尼尔•品克(Daniel H. Pink)在《未来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中指出,在社会逐渐成熟,知识工作者供过于求的时代,只具备特定专业能力已然不足,还需要创意加持,才能在未来胜出。

  艺术工作者需要创意早就不是新闻。但是,律师也要创意?

  “创意是我们这一行的生存要素。”擅长企业并购业务的众达国际法律事务所资深顾问陈泰明认为,一般人以为的严肃、呆板,并不是法律的真实面目。“你提供给客户的意见,如果十个律师有九个都这样讲,他干嘛用你?”他强调,“没有创意,案子只做一次,客户就不会再找你了。”

  创意刺激:永远对现状不满

  创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尽管如此,对于每天生活都一成不变的上班族,创意该从何来?

  经典管理书籍《基业长青》中指出,高瞻远瞩的公司就像伟大的艺术家或发明家,靠着不自满而蓬勃成长。

  “不是‘这样就好’,而是‘怎么样可以更好’。”郭彦良描述。

  他以光宝科技两年前设计的L型扫描仪为例,这个点子来自当时念EMBA的设计部门主管。“为了写报告,他常常要上图书馆影印数据,发现不但浪费纸张,而且装订边的字永远印不清楚。”

  他们把原本平面的扫描仪改为直角的L型,让书的两页可以分开扫描。“打开成90度就好,不用硬把书压平,”郭彦良解释,扫描的内容直接储存在计算机里,也能减少纸张消耗。

  这个L型扫描仪,在2005年为光宝赢得一座reddot概念设计奖项,也即将推出实际产品。

  创意观察:学习看月球的另一面

  生活就是最好的创意养分,但你是否真的用心看到了?

  “视而不见是每个人的问题,”台湾政治大学广告学系教授陈文玲认为,正因为太熟悉周遭的环境,反而感受不到新事物。“要跳开才有新视界。”

  纪录片导演杨力州曾经当过美术老师。他发现,大多数学生总是用“组装”的方法在画人像。“会先从眉毛开始画起,画完左眼再画右眼,最后才是整个轮廓。”

  “幸运的话,画得很好,但大部份是不幸运的。”他指出,问题在于缺乏“全视”的观点。“我告诉学生,先抓住大轮廓,最后才是描绘细节,”杨力州说。

  这也影响了拍摄手法。杨力州描述,每次拍摄时他都像“人格分裂”一样;“有一个我拿着摄影机在拍摄,另一个我在思考这部份在整段影片中的位置。”

  “如果只是记录,我跟电梯里的监视器有何不同?”杨力州认为,对整体有通盘认识之后,更能从不同的面向去诠释,创意也就由此而生了。

  但任何一个人总会受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要扩大视野必须透过阅读、观察与旅行来培养。

  高中就是文艺青年,陈泰明工作十几年后对阅读的兴趣仍然不减,连报纸都能从社论读到副刊。

  他最近迷上日本的推理小说作家。“宫部美幸的《模仿犯》,两本上下集像厚厚的电话簿,我看完了。”

  这让他在谈判中更能够看清局势。他举例,宫部美幸对人性有深刻描述,让他知道怎么在谈判桌上应对。“两方人马坐在那边,你看到这个人嘴巴在抿,眼睛不看人,表示他根本不理你,或者要说谎了。”

  街头陌生人也可以是创意的来源。游戏橘子正全力制作一部名为《水火108》的动画,预计明年春季在英国的卡通频道播放。“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看人,揣摩一般人的肢体动作语言,”创意中心总监郭景洲说。

  对人观察入微,创造出的角色就能与众不同。郭景洲举例,这部动画中的一个角色孙二娘,走路的方法就跟一般人不同。“她走路是左右跳着前进,”郭景洲解释,“如果让她跟别人一样,特色就不见了。”

  创意实现:把圆形塞进方形内

  回到日常生活,如何让鬼点子成为有用的好点子,是创意在实践上最常碰到的问题。例如在电影《阿波罗13》里,为了让宇宙飞船平安返航,科学家得想办法把圆形的过滤器,塞进方形的孔中。此时如果不打破框架,想出创新的做法,绝对无法解决这难题。

  该如何让脑袋里天马行空的创意,实现成为具体的产品?

  1.先试再说:掌管十多个创意脑袋的郭景洲,也常常碰到类似问题。他的选择是,“让他们先试试看,他们需要证明。”

  当员工提出一个新角色时,郭景洲会要求他“先画几篇漫画看看”,让员工有发挥的空间。“这些人,你不让他做,他会一直抗议的!”郭景洲解释,在画漫画时,原本的创意就会具体化,员工自己也会了解这个点子是否可行。“他们试过了,就算最后被否决也能接受。”

  2.在框架中找出关键因素:在法律世界里,没有太多尝试错误的空间,但不代表创意也得受限。陈泰明认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各种方法都值得尝试。

  他举例,在企业并购里,客户都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易,但往往不能如愿。“如果不能全拿,我至少得拿到一、两个。”这时候,他会先了解客户最在乎的关键是什么,针对这个部分找答案。“如果是时间,我就想个也许多花一点钱,但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

  法律的框架也并非一成不变。陈泰明曾经碰过客户官司一审败诉,希望陈泰明提供意见。他发现一审辩护律师对法条的解释,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定义。“如果用另一种比较实务的观点去解释,也许法官会有不一样的思考,”他强调,“不一定有用,但是可以去尝试。”

  3.不按牌理出牌:平常以汽车代步的陈文玲,也会不时改搭捷运或公交车来趟城市旅行。即使是承接政大的创意学院工作,也算是一段冒险旅程。对她而言,只要能跳脱习惯的生活模式,就能激发创意的灵感。

  4.重组与模仿:郭景洲说,创意人常常丢出还不成熟的点子,“我就是捡拾者,”他笑说。不成熟并不代表没用。相反地,郭景洲发现,“把几个10分的东西凑起来,也会有80分的作品。”

  模仿也是创意的一部份。教授书法超过20年的昣谷居书屋屋主周月云透露,苏东坡临摹了40年的帖后,才写出自己的字形;郭景洲更从好莱坞的动画电影中,找寻创作的灵感。

  5.自己找乐子:郭景洲在工作之余,常常跟一群大学就认识的兄弟,约在酒吧聊个通宵。

  “一定要会自己找乐子!”他很重视生活的平衡。与老朋友聊得天南地北时,就可以完全放松。

  察觉到现代人紧张的生活步调,周月云提倡完全无压力的书法学习。“在我这里上课不点名,不用带用具,也没有作业,”她补充,“只要你来,这两个小时就自己好好写,充分放松,不必有负担。”

  当个创意人其实不难。我们不需要特地去上创意课,只要用心生活,换个角度看世界,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创意就会滚滚而来。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创意人。(蒋士棋)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