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机,日本经济的转换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04:33  浙江日报

  战后,日本将经济恢复和高速成长的希望,放在环太平洋临海重化工业地带的建设上。近30年时间里,日本在临海填海造陆11.8万公顷,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此举促使了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

  重化工业的兴起,的确带动了日本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发展。但是在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日本经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他们依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由重化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

  这一步的跨越,很多已经被记入了日本的经济教科书。

  刚刚从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大平峻,眼下正在中国参加短期培训,对这场他没有亲身体验的经济危机也相当熟悉。他说这是学习日本经济发展史必修的一课,很多的日本学者都把这一时期看作“日本经济的转换点”。

  度过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重点发展汽车、机电等加工组装机械行业,逐渐将石油、化工、煤炭等高能耗行业,以及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调整出局。当时,日本人提出“技术立国”战略,由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重化学工业产品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

  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说,在1973年以后的10年中,日本实际GNP增长47%,而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只增长了17%,单位GNP的石油消耗量下降了一半。在降低重化学工业比重的同时,能耗较低的家电产业,特别是汽车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平均水平超过美国。

  特别是后来由于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超过欧美,经济竞争力随之跃居世界榜首。

  日本的企业还积极拓展内需,借此机会在制造上同时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以及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等目标。这些又帮助日本制造,尤其是汽车和机电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获取竞争力。

  一直以来,日本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发达国家位居前列,像索尼公司每年把10%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日本企业认为,价格战只是短期企业的竞争行为,从长远来看,全球制造业的竞争焦点必将转移到产品及技术的革新上。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