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胜概英风志士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08:44  长沙晚报

  照相机始于欧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制成一架木制照相机,以铜板上涂碘化银为感光材料,1841年德国光学师华伦特制成世上第一架金属照相机,1886年哥特温发明胶片,照相机于是宣告正式诞生。百余年来至于今日,相机家族可谓繁荣昌盛,其用武之地可谓地阔天高。然而,相机不仅为人间万象留影,同时也催生了与它有关的出色诗文,这,大约是相机的发明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外国的有关诗文有待另文探究,中国的呢?近者有台湾名诗人余光中寄来的《谁能让世界停止三秒》的手稿复印件,在这篇关于照相的亦庄亦谐的散文中,生花妙语就像断线的珍珠,俯拾即是。稍远的有鲁迅的诗作《自题小像》,鲁迅的同乡、同学兼好友许寿裳在其文章中,曾先后四次提到这一作品,如《怀旧》一文就说:“一九○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鲁迅刚过弱冠之年写于日本的这一作品,百年之后仍然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年代更远一些的呢?则有谭嗣同的《望海潮·自题小照》,作于1882年他18岁之时,题目与鲁迅之作几乎相同。谭嗣同之词与鲁迅之诗,前后相映生辉,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与诗歌史上的双璧。

  谭嗣同留存至今的诗作共二百余首,但词却是孤篇绝唱,仅《望海潮·自题小照》一阕,录于他的《石菊影庐笔识,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第四种·思篇》。作者说自己“性不喜词,以其靡也。忆十八岁作《望海潮》自题小照云……尚觉微有气骨。”他在致徐乃昌的信中,赞扬徐乃昌的词“清词丽句,楚楚动人,风调高奇”,但又说“惜嗣同于词学全未究心,既不作,亦不读”。谭嗣同的性格是英雄性格,他于那些婉约派的词可能是格格不入,但辛弃疾与陆游等豪放派的壮词,应该能够引起他的共鸣吧?不管如何,他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词,一首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词,虽然绝无仅有,初唱即为绝唱,但毕竟不同凡响。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波,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旧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酒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光绪三年(1877)8月,谭嗣同之父谭继洵补授甘肃巩秦阶道,以二品衔之京官外放。他携谭嗣同回浏阳,于次年夏日赴任。自此之后,谭嗣同五次往返于兰州与浏阳之间,上述这首词作于1882年春日,时年18岁,地点在西北的兰州,所谓“曾经沧海,又来沙漠”是也。这首词,上片写春帆细雨中远来西北绝塞,点明自己已经十八年华,下片写对影自鉴,抒写自己拔剑高歌的豪情壮志。谭嗣同保留了这首词,他的自我认可是“尚觉微有气骨”。“气骨”者,气概风骨之谓也,尚气任侠忧国忧民的谭嗣同,是不屑于躲在象牙塔里作寒虫之鸣的,他的志士情怀英雄气魄,发而为“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的豪唱。

  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剑”,是百兵之祖,铁兵之神,乃杀敌制胜的利器,英豪猛士的佩饰,甚至是正义不屈的人格和崇高远大的理想之象征,在谭嗣同的诗中,咏剑之处不胜枚举,“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冬夜》),“笔携上国文光去,剑带单于颈血来”(《赠入塞人》),“短衣长剑入秦去,乱峰汹涌森如戈”(《秦岭》),“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河梁吟》),“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别意》),“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和仙槎除夕感怀四篇并叙》),在他的《莽苍苍斋诗卷》中,一片剑花飞舞,一腔豪气冲天。《入关途中》虽是他自己已删而未载入诗卷之作,但其中的“秋光心事两茫茫,飘泊年来剑有霜”,也仍是心潮浩荡,豪兴飞扬,可以和《望海潮·自题小照》互参对读。

  英雄已矣,浩气长存。那张自题小照的照片我们今日已经不可复睹,它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刀兵水火之中,令我们扼腕而长叹息。但是,我们今天仍有幸见到他在南京所摄的身着武士装的全身照,以及“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光绪戊戌春夏间合影”。我每读《谭嗣同全集》,展卷瞻仰,总为他身前事而壮怀激烈,也为他身后事而心绪悲凉。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