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七任务试验大队长:在追求智慧中彰显生命价值(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19:33  中国新闻网

  2008年4月19日,俄罗斯联盟号TMA-11飞船返回舱的惊险着陆令三名航天员置身于危险之中,返回舱着陆点偏离了预定地点四百多公里。这一让航天员惊魂未定的“意外”引起了世界宇航界的轰动。要知道,联盟号飞船是世界上公认的飞行安全纪录最高的载人飞船,而其最新状态联盟TMA飞船此前已经有了连续十次成功的记录。袁家军在获悉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给飞船“两总”尚志和张柏楠打电话,希望他们以此为戒,认真分析查找神舟七号飞船的不足。“因为推进舱和返回舱的分离装置出现异常,五个爆炸螺栓中有一个没爆炸,使得最可靠的载人飞船联盟TMA出现意外,也再次证明了这个行业的高风险性。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必须使每一个细节都要保证完美,各个产品要确保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偏离都要被准确地把握,完全受控,因为任何一个小差错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我们必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眼见为实。不仅要有‘零缺陷’的意识,同时要有保证‘零缺陷’的措施。”他同时向记者介绍到,为了把质量工作做得更细,此次飞船队伍把“复查”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航天系统外的40多家协作单位。同时要求飞船和火箭系统研制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到每个零部件技术参数偏差控制上,把握每一个细节。

  “我们必须要用尽可能细致的工作,保证航天员乘员组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返回。”袁家军始终坚信,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侥幸,成功必须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

  在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前,袁家军对航天员杨利伟说:“祝你好运,用你的飞行和操作再为飞行上一道保险。”而航天员首次出舱前,袁家军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为航天员打造一双结实的翅膀。而且,这翅膀一定要硬。”

  披荆斩棘 成就光荣与梦想

  人类不能停止梦想。

  对于浩瀚的太空,人类向来有无数的幻想。在遥远的洪荒年代,人们用神话来解释自己的想象,认为那里是神的世界,缥缈而美好。人总是在不断的超越自己,载人航天事业,给了人类一个实现梦想的可能。

  袁家军说自己是一个追梦的人。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就是源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角色在历史的涤荡中不断改变,而不变的是他对光荣与梦想的坚持与追求。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袁家军是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

  神舟六号飞船上天时,袁家军是神舟飞船的摇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

  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时,袁家军是载人航天工程中两大核心系统(飞船、火箭)的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

  从1995年担任飞船副总指挥至今,袁家军的一生注定与载人航天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向记者娓娓道来三个角色转变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与责任”。

  2000年4月,袁家军从飞船前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戚发轫手中接掌“帅印”,成为神舟飞船研制团队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作为飞船的第一责任人,袁家军坦言“总指挥”的岗位,让他觉得“光荣与挑战”共存。“尤其是在研制初期,是否能够按照时间要求、计划节点完成好任务,让我觉得压力很大,但是又觉得非常光荣。能够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将个人的梦想融入整个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这样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伴随光荣而来的是严峻的挑战,作为一项开创性的事业,神舟飞船对技术和组织管理的要求很高。袁家军集中所有精力,从承担任务伊始就致力于成为飞船专家,准确把握住重大环节和系统。在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研制时,他组成“特别任务组”,坚持召开了12 0多次周调度会,以载人航天为最终目标,在1999年成功实现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首飞。

  2003年,袁家军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神舟五号圆梦飞天后,他把神舟六号总指挥的接力棒传到了尚志手上。如果说总指挥只是要做好一个项目,那么院长就是要做好空间技术这一个领域,实现空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意味着在袁家军的日程表内,除了“神舟飞船”,还有嫦娥一号卫星、尼日利亚卫星等一系列在研卫星。担任院长后,袁家军力推研究院创新能力的提升、精英人才的培养、国际化业务的拓展。然而他深知,神舟六号任务,是保证载人航天任务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把多年积累的飞船研制经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的“两总”的同时,袁家军十分注意把握和识别神舟六号飞船最关键的环节,通过与飞船队伍的深度沟通与交流,与他们共同托举神舟六号飞船,确保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时光荏苒,三年已逝,又是深秋。神舟七号又将迎来大考,此时的袁家军,已炼就了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在执行此次“神七”任务过程中,无论是飞船出征还是火箭出征,抑或是重大的节点、关键试验,总能看到袁家军靠前指挥的身影。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评审”、“归零”、“神七”、“高密度发射”早已成为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因为在他的心中,神舟七号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二期的第一艘飞船,在载人航天领域,是一项承上启下的任务,对于“十二五”期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和空间实试室的发射至关重要。

  袁家军把神舟五号比喻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圆梦之旅,认为神舟六号是对另一座高峰的登顶之作,而神舟七号,则是中国人实现载人航天重大技术突破又一次跨越。技术追求永无止境,每一个有限目标的完成,都是一个应对挑战的过程,都是认知能力、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过程,必将带来科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飞跃。

  袁家军告诉记者,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他所负责的工作有两大重点:一是保证好飞船、火箭系统按时保质完成研制工作;二是在把好质量关、促进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提高型号队伍的能力,确保载人航天能够可持续发展。袁家军常说,对自己而言,职务变化不等于能力变化。执行此次任务,对于“搞飞船出身”的他,也是一次挑战。每次出差,他的箱子里总是装着一摞厚厚的书,不时给自己充电。

  在袁家军的脑海里,已经把“中国航天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接”这个命题纳入了自己的思考范畴。他希望,神舟飞船,能够带着航天人的梦想与希望成功远航;他更希望,神舟七号任务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带动后人在宇宙空间的探索中不断前行。

  很多年后,很多人可能不记得神舟七号飞船是在哪一天成功飞天的。但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会牢牢记住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航天员太空漫步的英姿。

  立体发展 在追求智慧中彰显生命价值

  毋庸置疑,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冒险精神、探索精神最突出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体现。

  伯特兰•罗素在《我为什么生活》中这样写道,“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始终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智慧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智慧和爱情把我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

  这三种激情成为人生无悔的追求,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会让我们的心变得祥和宁静。

  自2007年底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后,更大的责任落在了袁家军肩上,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看到的却是举重若轻的洒脱。袁家军十分赞赏罗素对智慧的阐述:“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追求智慧,而智慧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我很相信思想的力量”。站在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舞台上,他感到思路更加开阔,同时也更加感到了学习的紧迫性,他坦言必须要以追踪技术前沿为已任,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把握宇航发展的方向。

  不同于许多人印象中科技工作者严肃刻板、枯燥乏味的形象,袁家军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立体的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而且能够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人。我的工作能够让我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追求,并能够为时代增加新的内涵。当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智慧,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科技的力量。”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以后,国际上掀起了“重返月球”和深空探测热潮。“这是中国对世界载人航天的贡献。”袁家军坚定地说,“中国航天的发展,应该走自己的路,同时载人航天工程,也要按照既定目标走下去,坚持和平利用空间。当然,中国也会到条件成熟时,将中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

[上一页] [1] [2]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