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9日02:37  扬子晚报

  昨天晚上8:3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神舟七号航天任务实施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答记者问。会议由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

  [关于飞行数据]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45圈

  [王兆耀]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我们三位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现在我向大家通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和此次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神舟七号飞船自今年9月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以来,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9月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健康出舱。目前,3名航天员已经抵达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今晚在当地休息,明天上午将返回北京。目前,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关于空间试验]中俄成功合作,任务目标全部圆满完成

  [王兆耀]此次任务中,长征2F运载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准确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航天员飞行乘组出色完成了各项预定的操作项目。其中,航天员翟志刚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着“海鹰”舱外航天服,互相配合,成功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在舱外取回了科学试验材料并进行了太空行走。出舱活动结束后,释放了伴飞卫星,并将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飞试验。飞船在轨期间,还成功进行了“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任务实施过程中,俄方专家对“海鹰”舱外航天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中俄两国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的成功合作,为双方下一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神舟七号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我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以及“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和船载终端,性能优良,工作正常,为航天员的多天在轨飞行,特别是出舱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飞行任务组织指挥科学严密,飞行控制中心和陆海基测控系统精确实施了测量、天地通信和控制,着陆场系统快捷高效地组织了航天员搜救和飞船回收。可以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地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

  [关于技术地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王兆耀]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离祖国和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的距离,神七任务本身还有不少经验教训需要总结。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不懈努力,继续攀登。在神舟七号飞船发射、航天员出舱活动到返回的全过程中,全国人民、国际友人以及国内外新闻界对此次飞行给予了热情关注,中外媒体对这次飞行进行了全方位的充分报道。在此,我谨代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和全体参试人员,对各方面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技术改进]航天员飞行“舒适性”提高得到证实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给袁总,区别于“神五”和“神六”,能不能分别给我们讲述一个火箭和飞船在这次执行“神七”任务过程中,给您印象深刻的细节,及其背后有什么样的技术支撑?谢谢。

  [袁家军]对从火箭的角度来看,这次飞行我们认为对于航天员飞行舒适性的改进在这次飞行当中得到了证实,因为我们看到发射过程中,三名航天员都招了招手,我们意识到这是我们在飞行的初期过程当中的一个固体和液体耦合振动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也是我们火箭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三年多的努力。

  作为载人火箭来说,可靠性、安全性非常重要,但是它的舒适性,对于保证后续的任务也是非常关键,这个结果我们通过飞行得到了证实。

  [关于航天规划]初步规划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

  [中国日报记者]王主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的规划,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展载人登月的活动?谢谢。

  [王兆耀]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在突破出舱活动技术之后,也就是完成“神七”任务之后,我国将要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然后再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初步计划在2011年左右发射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与之对接,进行交互对接试验。初步规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关于载人登月]中国一定会登月,何时实施还需论证

  [王兆耀]在我们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之后,我们将走向星际空间更遥远的地方。综合分析国际载人航天发展大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载人登月是世界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又是一个战略性的高科技领域,我们认为我国有必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专家们论证认为,在载人航天工程前期技术机理的情况下,和国家有关航天工程的成果基础上,适时地启动载人登月有关技术的攻关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中国人一定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登上月球的宏伟设想,但是何时实施这项工程,因为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将组织专家进一步的充分论证,为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

  [关于伴飞小卫星]和美日一样完全是和平科学研究目的

  [香港文汇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顾院士,您能否介绍一下“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的目的和意义?是不是有一些潜在的军事意图?能不能再简单介绍一下中继卫星“天链一号”?谢谢。

  [顾逸东] 神七整个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作为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到现在为止进行得还是非常成功的。这次开展伴随卫星的试验,一方面是进行这样一种微小卫星的技术试验来开拓以后应用的一个新途径。小卫星的伴随,比如说空间站或者空间实验室可以延伸大的飞行器的功能,反过来它又可以对大的飞行器,比如为我们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进行服务。所以我们相信在今后载人航天工程当中它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大家知道,我们下一阶段就要开展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当中一项关键性的技术,这个小卫星同时为交会对接提供一些经验、打下一些基础。至于大家问是不是有军事方面的意义,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和德国合作,也搞了一个伴飞卫星,对和平号空间站进行检查和诊断,进行绕飞实验。

  美国的航天飞机航天员曾经用手释放过微小卫星,同时用搭载筒来释放科学实验的小卫星。去年,日本的月球探测卫星释放了两个伴飞卫星,这也是伴飞卫星的例子。我看不出他们这个有没有什么军事目的,我相信他们完全是和平科学研究的目的,我们也是同样的。

  [王兆耀]关于中继卫星的情况我补充两句,上半年我国发射了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很成功。经过半年多的在轨调试,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要求,发射这颗星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测控覆盖率,这次大家在看转播“神七”任务的时候,有时候中间突然断了画面,那就是因为现在测控覆盖率低造成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提高对气象卫星、环境监测卫星、资源遥感卫星的数据传输的效益和效率,这次的试验非常成功。 综合新华社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