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千枚战国竹简入藏清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22:52  北京晨报

  

两千枚战国竹简入藏清华

  李学勤先生(左二)与工作人员在查看竹简。 郭海军/摄

  校友境外购得捐赠 包含秦焚书前《尚书》写本

  晨报讯(记者 王萍)现今能看到的最古老的“原版书”——2100枚战国时期的竹简日前入藏清华大学。这批竹简中发现了多篇《尚书》,都是在秦始皇焚书之前的真正的“古文尚书”。

  据了解,这批竹简是被盗墓者偷窃后流散于海外的,后清华校友赵伟国自境外购得,捐赠给清华大学。但关于竹简的流散过程和购买价格以及赵伟国校友的情况,清华表示不便透露。清华为此特别成立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并建立专门工作室。据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这批2100枚 (包括残片)竹简时代属于战国中晚期,应当出土于当时楚国境内。由于竹简经过流散,一部分有霉变危险,经过清理保护,第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基本完成。这批竹简最长的有46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米,相当于当时的“口袋书”。

  李教授表示,战国简最早发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只有零散的出土。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两次发现大量的战国竹简书,分别为800支和1000多支,这批清华简可以说是目前数量最多的。之前出土的竹简的内容以文书和随葬品清单等居多,而清华简则是以书籍为主,而且主要是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之类的典籍。“目前已知的竹简内容包括很多篇《尚书》。经过秦始皇焚书,《尚书》中许多篇都已经丢失,到汉朝时只有29篇流传下来。而清华简发现的《尚书》,都是秦焚书前的写本。”李学勤教授还告诉记者,这批竹简中还包括一片编年体史书,题材类似于珍贵的《竹书纪年》。而且竹简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两千多年以来没有人见过的。

  据了解,清华大学这次为了保护并修复这批竹简,整合了清华历史、化学、图书馆等学科资源。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表示,清华要以这批战国竹简的收藏为契机,把竹简等出土文献的研究和保护作为文、史、哲等基础文科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促进基础文科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促进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李学勤教授表示,目前,竹简的保护是世界性难题,脱水保存将影响竹简的清晰美观,不脱水则有霉变的危险,“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将这批竹简的内容全部研读完毕,目前还没有确切时间。因为战国的文字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别很大。清华将本着开放的原则,吸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深入研究探讨这批竹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记者还了解到,清华正在酝酿建设清华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这批珍贵的竹简将有望展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