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蜚声海外红极香港 一代大师或是台山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02:3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蜚声海外红极香港一代大师或是台山人
上图从美国亚洲协会1997年出版的摄影书籍中翻拍而来,相中人物极有可能就是赖阿芳。
蜚声海外红极香港一代大师或是台山人
广州日报诚征摄于1952年12月1日之前的粤港澳老照片

  寻找南粤旧影

  寻迹赖阿芳

  文/ 本报特派香港记者黄蓉芳 罗桦琳

  他,早在1859年就在香港皇后大道开设了摄影店;19世纪60年代就与约翰·汤姆森等世界级著名摄影家齐名;

  他,曾和英法摄影师结伴拍遍广州;是当时包括港督在内的达官贵人的“御用”摄影师;

  他,在英法澳等国的摄影史和博物馆里都占有一席之地,各大拍卖行里甚至是网站至今仍有他的作品高价拍卖……

  然而在中国,赖阿芳这个名字,却已尘封百年,甚至于他究竟姓赖还是姓黎、是叫阿芳还是华芳都已无从考证。关于他的记载,寥若晨星。因此,我们前往香港,在茫茫人海中探寻蛛丝马迹……

  如果没有此次中国国家图书馆与英国国家图书馆联合推出的“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展览,赖阿芳,这个早在100多年前就把镜头对准粤港澳的中国摄影师,可能仍难走进你我视线。近日,记者奔赴香港寻访赖阿芳当年的踪迹,在研究者的帮助下,意外发现了许多从未披露的珍贵史料。

  身世成谜:

  “赖阿芳”还是“黎华芳”无从考证

  国外资料中,这位中国最早一代的摄影大师的名字都叫Lai Afong 或Afong,而在国内资料中,他的名字多为赖阿芳。不过,香港有些研究者却并不认同“赖阿芳”是其本名。

  在香港著名摄影撰稿人、摄影理论工作者曾家杰看来,Lai在粤语里有可能是“赖”的发音,也可能是“黎”的发音,而阿芳的“阿”字,可能只是一个习惯称呼。曾家杰推断赖阿芳本名为“黎华芳”的可信度比较高。“因为香港文化康乐署曾经收藏过他的两幅作品,署名叫黎华芳。”

  香港艺术历史研究会的黎健强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早期摄影史,是对赖阿芳较有研究的少数研究者之一。黎健强似乎更愿意相信,赖阿芳的本名应该叫“黎芳”。“可能出自广东台山的黎氏家族。”

  死于中风:

  1890年去世 终年51岁

  关于他何时出生,现有资料也说法不一,有说1830年的,有说1840年的,还有一种说法是1851年。黎健强推断是1839年,因为他在翻查1890年香港一份英文报纸时,看到了该报当年刊载的一条赖阿芳去世的新闻消息。他至今仍记得消息的大致内容是:香港著名的摄影师Lai Afong因中风去世,终年51岁。因此推算得出。

  另外,黎健强和曾家杰都十分确信赖阿芳不会是本地人。在当时,照相机是奢侈品,当时的香港只是一个小渔村。“他应该是从广东甚至是广州来到香港的。”

  阿芳摄影社:

  最先开在皇后大马路54号

  那么,赖阿芳如何在那个年代就学得如此高超的摄影技术呢?曾家杰推测,鸦片战争之后,除了大批殖民者,还有许多英国人来港经商,其中当然有不少摄影师。“刚开始赖阿芳很可能是帮那群外国摄影师扛器材,因此大家都叫他‘阿芳’。”根据黎健强的研究,赖阿芳应该是1859年开始学会摄影并开设了“阿芳摄影社”。

  根据黎健强的考证,赖阿芳的“阿芳摄影社”最早开在皇后大马路54号。此后直到1941年曾搬迁四次:1872年迁至云咸街,1878年搬回皇后大马路, 1885年搬到雪厂里,1922年搬到德忌笠街1号(即现在的德己立街)。

  如今的皇后大道中54号已经是一家珠宝店,而“阿芳摄影社”最后关闭的德己立街1号也已成为一家装潢气派的品牌服装店。站在店门口,询问匆匆而过的老人,老人们对远在100多年前的“阿芳摄影社”都已一无所知。

  赖阿芳不仅在香港开摄影社,还经常同外国摄影师结伴摄影。有例为证,“同是1870年的广州街景,赖阿芳拍过多幅,而英国著名摄影家约翰·汤姆逊等其他外国摄影师也拍过,拍摄时间一致、取景一致。”曾家杰认为,可能正是因为此种“切磋”,赖阿芳的摄影,无论是取材、造型,还是照片质量上,都不输于欧美同行。

  “而且,赖阿芳的摄影还有一种有别于外国摄影师的风格。”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比如,外国摄影师偏好用斜线,阿芳则喜欢用直线,这样,拍出的肖像十分‘端正’,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红极一时:

  达官贵人“御用”摄影师

  资料记载,当年的“阿芳摄影社”顾客盈门,上门照相的人非富即贵。他曾经为香港的第七任港督坚尼士爵士拍照。而《穿着中国服饰的西方人》则是赖阿芳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至今仍珍藏在澳大利亚国家展览馆中,成为今年7月澳举办的“亚太地区1840~1940摄影展”的重要作品。照片中的主人公是1885年访港的俄罗斯王子Alexis, 留着大胡子,穿着传统的唐装及中国鞋子,端坐在一雕花木桌旁。照片背面留有“阿芳,香港”字样。此外,当时的香港赛马会也聘请他作为专用摄影师。

  “当时,许多来香港的外国人都会慕名来找赖阿芳拍照!”曾家杰分析,正因如此,他的作品随着洋顾客流传到了世界各地。曾家杰说,赖阿芳在英国摄影圈非常有名,约翰·汤姆森就曾在书里特别赞赏过他。

  赖阿芳在拍摄风景方面也有独到的造诣。他曾经遍游粤港澳和福建,拍摄了许多风情风景照。他还把自己的《香港风光》、《香港风帆》、《广州街道》等制成工艺纪念品向各国来香港的旅游观光者出售。

  悬疑

  有研究者透露,赖阿芳也曾在广州开设摄影馆,一说是“阿芳摄影馆”,也有说叫“华芳摄影馆”。关于地点,一说是在当时的西后街,一说是在海珠区。欢迎知情读者提供线索。

  摄影大师&经商奇才

  登英文广告、聘外国摄影师、压低价同洋同行竞争……

  当年,“阿芳摄影社”之所以门庭若市,除了技术高超,还因为他有商业头脑。为了跟西方摄影师抢生意,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频繁地在当地的外文媒体上刊登广告。黎健强搜集到的“阿芳摄影社”的最早广告于1870年登在《Hong Kong Daily Press》上, “广告上说,赖曾在多个地方拍过风光照,正在出售。”他还在店中出售诸如烟斗之类的小商品,并在广告中详细推介。而从1871年的一则广告中则可以看出,赖阿芳已经开始雇用外国摄影师为他“打工”了。

  据英文版《摄影百科全书》介绍,赖阿芳在提供同样的摄影服务时,他的要价也低于西方摄影师。据曾家杰分析,赖阿芳跟当时香港政府交情匪浅。因此,政府若有西方贵客来访或者有重大活动都请他去拍照。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赖一真(一说黎一真)(Lai Yichen)于1890年继承他的生意后,也继承了他的经营之道。在1920年的一则“阿芳摄影社”广告中,甚至出现了联系电话——679。

  赖一真于1930年去世。1941年,已经由赖阿芳的第三代子孙接管并搬迁至德忌笠街1号的“阿芳摄影社”正式关闭。

  上图从美国亚洲协会1997年出版的摄影书籍中翻拍而来,相中人物极有可能就是赖阿芳。

  黎健强提供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