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调会否摆“乌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7:11  深圳商报

  

民调会否摆“乌龙”?
11月4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两个小镇迪克斯维尔山口镇,唐纳·提尔劳森(前)完成投票后离开投票桌。提尔劳森成为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名投票人。

  美国媒体以及民调机构近期开展的大量民调中,奥巴马领跑的州在多数,而且全国支持率没有一次输给过麦凯恩。政治筹款惊人、广告开销出手阔绰、媒体跟踪报道量远超对手……许多迹象似乎正在给人们一种暗示:奥巴马可能轻松胜选。

  或许是意识到这一点,一些美国媒体已经摩拳擦掌,甚至准备“偷”时间“抢头条”,在投票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预判获胜者。

  美国《纽约时报》4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纪事》杂志网络版已经表示,如果哪位候选人得票优势非常明显,那么它们将不会等待正式投票结果而提前向用户宣布自己的判断。

  CBS新闻频道副总裁保罗·弗里德曼认为,投票形势最早可能在东部时间晚8时(北京时间5日上午9时)明朗。这时,一旦编辑部能根据选前民调和投票站出口民调判定形势,新闻频道将会把这一判断传达给观众。

  “7点,我可能知道弗吉尼亚州的结果;8点前,我们可能知道印第安纳州结果;8点,我们可以了解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然后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些结果了解整个过程。”弗里德曼说,“形势明朗时,我们不能还把脑袋埋到沙子里。”

  《纪事》杂志网络版资深编辑戴维·普洛茨说,“如果奥巴马大步迈向胜利”,他可能在“(东部时间)8时到9时之间”宣布“结果”。

  然而,选情似乎明朗之时,也有一些媒体和政治分析师对预期结果持谨慎态度,因为无论选前民调还是出口民调均可能出现误差。而越是看似形势明朗的选情,出现“乌龙”所带来的尴尬也越大。

  首先,选前民调存在误差率,却可能忽视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西雅图时报》记者里克·蒙哥马利举例说,近期多数民调通过电话形式开展,但美国有14%民众不使用固定电话,他们的态度可能没有反映在多数民调中。

  其次,奥巴马眼下乐观形势与1982年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选举中的候选人之一、非洲裔美国人汤姆·布拉德利相似。当时,布拉德利在各类选前民调中领先共和党对手9到22个百分点,但在正式投票结果中以1.2%劣势败北。一些民调专家解释说,一些潜意识中对非洲裔总统候选人存在偏见的选民不愿公开表露自己倾向,因此没有在民调中,而在投票中反映出来。如果这一“布拉德利效应”再次显现,那将给选举结果带来更多悬念。

  在出口民调方面,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结果的因素仍然可能存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初期出口民调均显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领先,朝着总统宝座迈进,但最终结果显示布什获胜。

  美国选举中最有名的新闻乌龙事件之一发生在1948年总统选举中。当时,《芝加哥每日论坛报》以选举当天的出口民调为依据,在第二天刊印的报纸头条登出《杜威击败杜鲁门》消息。结果哈里·杜鲁门最终当选,后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大笑着高举这份报纸,那也成为经典“乌龙瞬间”。

  《纽约时报》说,美国新闻媒体在选举中始终面临着时效与准确性的艰难抉择。如果坚持等候正式选举结果,那么它们可能被最先公布胜选者消息的对手击败;如果直接根据投票站出口民调“抢”报获胜者,那么可能落入“乌龙”陷阱。

  (新华社11月4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