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友说话:建国际旅游岛,海南为何不提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3日22:32  南海网

  细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创意性策划》,虽然出台的时间仓促,不到20天,但不少新的提法和洞见,都可以看出,中央和省里的重视非常值得,“国际旅游岛”建成后,对海南甚至全国的旅游发展,贡献巨大。

  不过,《策划》对文化的表述却轻描淡写,不是椰树(海岸),就是椰岛(文化之城),这也能成文化?借此给企业打广告吧?若没有人赋予其文化的意义,它本身也可成文化?恐怕是自欺欺人。好比一块石头,日常里它和文化绝无联系,但在藏区,它可能是给予了一条灵魂的保存。

  “沙漠”二字虽不便使用,但说起海南的文化,依然寒碜。这可能也是《策划》忌惮的事:本来如此,又何必强言文化?所以,《策划》里提了,但也了无新意,实为不提。但笔者以为,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将文化的发展纳入规划,即便是“移植”,也正当其时,毕竟总体目标里有“文化魅力独特”这一条要落实。

  文化,要具有旅游审美的价值,必定是因为差异,最高境界的,是具有文艺上的美学价值。海南先有“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回”的天涯文化,虽然苏轼,以及“五公”最杰出的文字和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段落,并不在海南,但天涯文化仍是个不错的底色,《策划》应有所着笔,有所思考。也有提出了华侨文化的,南洋路上皆血泪,无奈多为政商,没有笔力去留下一笔沉潜的文艺精品,提之无力。三亚又借“世界小姐”打造美丽文化,然而,其功效也十分肤浅。言及这里,笔者认为,何不尝试去移植一部能作为海南旅游名片的文艺作品?

  当然,移植不是把别处的文化搬到海南,那是不会成功的,而是不妨将别处的文艺巨擘搬进岛。

  如果说塞纳河畔的文艺星辰过于繁多,那么,在海明威到达以前,乞力马扎罗雪山在非洲以外,应名不见经传吧?要不是保罗•西蒙的吟唱,谁会为“斯卡布罗”那个海滨小城而痴心?要不是一部电影,谁知道“卡萨布兰卡”这个摩洛哥小镇?要不是梭罗的隐遁,瓦尔登湖和兰丽湖不会有多少差异吧?要不是海子的一句“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许多人不知道青海有个温情的城市,叫“德令哈”吧?例子不胜枚举。

  文化有根,需要积淀,快不得的,这是个常识。但它是从长期来看的。短期内,如果一篇文艺力作的问世,与某地的文化个性直接相关,这个地方,就成了一处“圣迹”。斯卡布罗、卡萨布兰卡和德令哈,此前谁会认为它们与爱情的关联那么根深蒂固呢?引来那么多朝圣者呢?

  力作也无须洋洋百万言,与篇幅的长短无关。若有文艺巨擘,使之明晓地球上有个海南岛,海沙如脂,四季皆春,居住于此,象聂鲁达那样,哪怕只写一句“今夜我可以写下最哀伤的句子,我爱她,有时她也爱我”,海南省旅游局该节省多少广告推介费?

  须提醒的是,要玉成此事,政治首脑无益,因为他虽能呼风唤雨,却无法抵达人类的内心,除非他同时也是一名造诣非凡的文人骚客。要相信一个道理:宗教有宗教的圣地,文艺也有文艺的圣迹,它们才代表文化的最终吸附力。

  做旅游的,两眼一致向“钱”看,虽不能说不对,可是殊不知,还有一种旅游,叫“无心插柳柳成荫”,那就是一种文化内里的安慰。这个主意或许有一点“馊”,但为了海南的旅游,肉食者不妨记在心里,俟时谋之。

  社区原帖: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