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任何一个经济体,在迈向新的经济形式的初期,都要面临旧格局的打破和新秩序的建立。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日,还是发展中的中国,在这个全新的蜕变阶段,总有一阵混乱。在三鹿奶粉事件影响面扩大的现在,反观一下市场经济已经成熟的国家的早期失误,对于我们的食品安全,也许会有极大的借鉴作用,也许会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美国
“潲水奶”曾令上万婴儿丧命
“问题奶牛”竟挤出淡蓝色牛奶,再添加石膏粉,卖给“不懂投诉”的新生儿
这里要说的是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不对!是1858年美国纽约的一件往事。那次毒牛奶事件,导致成千上万的婴儿死亡。
潲水牛奶充数 奶牛乳房溃烂
《纽约时报》今年9月29日的一篇题为《潲水奶消失了》的报道,再现了150多年前那件不堪的往事。
那是19世纪50年代初,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纽约鲜奶供需缺口高达20%以上。
就在这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1853年,每天有大约9万品脱的牛奶从外面运入纽约市,但在进到市场时,却鬼使神差地增加到了12万品脱。
这个数字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纽约奶场工人先在奶中添加水,然后再加面粉来恢复牛奶的“浓度”。最要命的是增加的主要部分竟然是“潲水牛奶”,这是一种从奶牛身上挤出的污浊的、浅蓝色的物质。当时的奶农将牛养在城市的酒厂附近,然后将制造威士忌剩下的下脚料拿来喂牛,结果就出现了这种不干净的蓝色牛奶。
为了去除牛奶里的蓝色物质,奶农们首先在牛奶里加入熟石膏粉,然后加入淀粉和鸡蛋来增加牛奶的浓度,最后,他们还在里面加入深色的糖浆,让牛奶的颜色看起来更像郊区农场的干净牛奶。
其实在整个19世纪50年代,报纸都在报道那些酒厂附近的奶场出了状况,并且要求政府关闭它们。因为那些奶牛长期食用含有酒精的饲料而患上了严重疾病,它们的牙齿和尾巴已经开始脱落,乳房也长时间溃烂。尽管这样,还是没人理会,奶农仍继续挤奶出售。
“问题奶”妄称卫生奶
潲水牛奶尽管在颜色上可以以假乱真,但口味却不可能完全一样,“精明”的商人们想了一个新办法:细分市场,将促销重点对准新生儿,因为新生儿们说不出牛奶的口感。
《环球时报》今年10月7日的一篇文章说,“纯鲜牛奶”和“奥兰治牛奶”两大品牌迅速崛起,并冠冕堂皇地打出了“儿童卫生奶”大旗。纽约市政府的某些人竟也成了“卫生奶”的推手:屠宰商出身的市行政会成员迈克尔·图奥梅伊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人脉关系,不遗余力地充当“儿童卫生奶”的代言人。
在各方的推波助澜下,“儿童卫生奶”迅速普及,当时甚至有广告将其吹嘘为“最卫生的牛奶”、“营养赛过母乳”。
然而,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要求政府严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到了1858年,操纵纽约市政的民主党执行委员会派出了阿尔德曼·麦克·图米到曼哈顿西16街调查一家声名狼藉的炮制“潲水奶”的生产商。
图米到了那里,与那位牛奶商坐在一起喝了一两杯威士忌酒,得出结论:这些泔水牛奶跟普通牛奶并无二致,小孩喝了都有好处,那些拒绝喝这些牛奶的人,都有偏见。
也就在这一年,纽约的婴儿死亡率离奇上升,甚至达到一年8000人的耸人听闻的地步。而因为“潲水牛奶”死亡的婴儿总共有多少,到现在也没人能算得清楚。
媒体出动丑闻曝光
“潲水牛奶”最终大白天下,美国媒体功不可没。
1858年5月,《莱斯利画报》终于在一间牛奶厂找到确凿证据。当年六七月,该画报以“牛奶交易大曝光”为题,将“潲水牛奶”的产、供、销一条龙黑幕和盘托出。
纽约城愤怒了!不少政界、经济界名人纷纷向市府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组成专门机构,调查、惩处不法商人,越来越多的母亲也开始唾弃“潲水牛奶”。然而,图奥梅伊的势力太过强大,公众一时奈何不得。
闹到1878年10月29日,《纽约时报》以“这些家伙应该挨揍”为题,严厉斥责官商勾结、用“潲水牛奶”毒害婴儿的勾当。
1887年5月2日,不法牛奶商的最大保护伞图奥梅伊终于心脏病突发猝死,次日《纽约时报》高呼“这家伙终于完蛋了”,并鼓励各界人士“加把劲”。
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1906年,美国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通过,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将执行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巴氏杀菌法”也得以在纽约乳业中普及。而这时,距离“潲水牛奶”曝光已经过了48年。
为什么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会出现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纽约时报》揭示说,他们是这样一种社会特点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初期,在食品上制假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尤其是利润率变得很低的时候。牛奶这种商品,投资回报快,造假又不容易被消费者觉察,因为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牛奶这样的物质绝对可以被认为是非常干净的。
本报记者张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