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探访之完结篇
一幢家庙,二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这些古老的建筑包容了连州市丰阳镇丰阳古村的全部内涵。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能知道孔丘、关羽“二老”是如何共坐一个神坛……
镇门狮鼓
能以声音辨雌雄
丰阳村是一个有3000多人的大村,村民绝大多数姓吴,村里共有三座祠堂:吴氏宗祠、学忠公祠、胜求公祠。在村民吴本福的介绍下,我们走进面阔十多米、一进两厅的吴氏宗祠,秋的燥意顿失,一种清凉弥漫。
宗祠大门两旁摆放着两座巨大的镇门石狮鼓。“可惜原装的在前年一天夜里被人盗去了。”吴本福叹气说,这种镇门石狮鼓村中仅两对,宗祠这对被盗后,村民把放在学校门口的另一对抬来顶上,并用水泥加固。这镇门石狮鼓颇让人惊奇:敲击石狮子的任何部位,有经验的人便能根据声音辨别狮子的雌雄,真是匠心独具。
行走古村,发现屋前巷内,四处可见一个个石鼓,鼓面密密麻麻雕刻着圆形的石钉。吴本福说,丰阳村经千年发展,从村子走出去的吴氏人遍布各省,石鼓已成为认祖归宗的一个标志。“去到外地的吴家,只要能说出石鼓上有多少颗石钉(360颗),则被视为本家,就会受到热情款待。”
崇文尚武
孔丘关羽并列神坛
走进丰阳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气势恢宏的四座门楼。南门楼是全村的大门,重檐飞翘,气势恢宏,门楣石匾上“南极生辉”四个大字流畅潇洒。门楼前是一块10多平方米的地坪,地坪用光滑的鹅卵石铺成精致的花纹图案,其中央则是一个铜钱模样。同行的村书记吴歧青笑着说,这是“钱字符”,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图标正是来源于这里呢!
最奇特的是,二楼的神坛上供奉着的却是关羽和孔丘的神像,以这种方式供奉神圣,大概是丰阳人的独创。吴歧青说,丰阳村始祖是征南元帅,靠的是武功;三世祖吴世范中进士及第官至御史大夫,凭的是文治。崇文尚武、文武双修是丰阳吴氏的座右铭。将至圣先师孔子和神武圣君关二爷这“二圣”的神位摆在一起,就是激励后人。“近年村里考出了近百名大学生,还有不少是研究生呢!”
鹅卵石路
明清湘桂古商道
出南门往右,是“朝阳门”小门楼,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路蜿蜒向前,两旁古屋林立。“这是我们村有名的‘铺头街’。”村书记吴歧青说,明清时代,丰阳已经成为了广东通往湖南的蓝山、宁远和广西贺州一带的交通要道;铺头街就是明清时期丰阳村的商业大街。“雕塑、旅业、草药、织鞋、饮食……这条街里有32种行业。”在铺头街住的69岁老人吴修仁介绍说。
在这一公里多长的鹅卵石街道上,距离均匀地建有三座小门楼。一个小门楼里居住的为一坊人,一坊人的房子中间又簇拥着一间高大宏伟的建筑,那就是这坊人的祖先祠堂。丰阳村这种集族群、分宗室的建筑居住方式,有利于维系氏族关系、团结协调发展,或许是中国古代氏族社会居住习俗遗留的体现。
【缘起】
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步步进逼之下,派遣一支劲旅向南进发,企想开拓一块根据地,以为退路;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南唐小王朝即被宋军灭亡了,失去了国家的征南统帅吴敬元只好望天长叹,弃甲隐居于丰阳。据说丰阳本来叫“凤阳”,后为避明太祖朱元彰故里之讳才改称为丰阳。
【民俗】
祖诞日:农历四月十四是吴氏祖诞日,以纪念始祖吴敬元。是日十时,随着在丰溪古庙燃响土花炮,活动开始:先是鞭炮开路,中间是醒狮舞动,游龙疾走,数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穿村走街,进巷入庙,最后来到河边,鸣8响土花炮,礼毕。下午和晚上唱祁剧。
唱祁剧:祁剧为湖南地方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南祁阳一带,却颇受丰阳人喜爱。凡祖诞日,村子必请祁剧团前来,在古戏台上唱三天三夜方休,为村中老人最中意的节目。
【美食】
丰阳牛肉干是连州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丰阳牛肉干首先在于选料精,所选的一定是牛的脊梁肉和肘子肉,其次是燃料用杂木。燃起杂木,微火慢熏细烤,烘出来的牛肉干黄而不焦,清香四溢。再将牛肉干拌以辣椒豆豉或蒸或炒,吃时轻嚼慢咽,余味无穷,口齿留香。
文/图本报记者黄津
通讯员郑洪峰黄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