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记忆:“下馆子”从先算后吃到先吃后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00:0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杨佳薇 实习生刘洋

  ■民间语文

  “下馆子”

  “民以食为天”,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凭票供应时,吃饭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拿上户口本,按家里人口限制供应。下馆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不可能。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供应的丰富,票证逐渐取消,石家庄市率先在饮食业试行改革,个人开起了馆子,馆子里可以先吃后算,有钱人可以随意“下馆子”……30年来,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吃的变化。从吃饱到吃好,到吃出健康、生态,吃引领着人们前进,改变着生活品质。如今,老百姓到饭店“撮”一顿早已很平常了,可以说是“想吃什么有什么”。

  ■先吃后算,饭店派专人“盯桌”

  “上世纪70年代的饭店,可没有现在这样豪华,这么排场,仅有几张方桌和几个方凳,大部分就餐者都是站着吃饭,根本没有雅间一说。燕风楼那时就只有三间小平房,经营些油条、豆浆、馒头、烧饼之类的小吃。”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秘书长曹润亭回忆,改革开放以前,到饭店吃饭,粮票是必需的,没有粮票即使你有大把的钞票也吃不上一口米饭一碗面条。“其实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哪有上饭店吃饭的,根本没条件。一般都是出差的、做买卖的才会下馆子,吃一顿饭也就几毛钱,一块多就是好菜了,很奢侈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起步阶段,餐饮业在政策上率先放开。“对普通市民来说,感受最深的还是吃饭的方式,原来到饭店吃饭必须得有粮票,有了票先结账,凭着小票去拿打饭,是先算后吃。而改革开放以后,客人们可以来饭店后先点菜,吃完了再结账,先吃后算。”曹润亭说。

  有意思的是,先算后吃变成先吃后算,让饭店十分紧张,总害怕客人“跑台”。“‘跑台’和‘跑桌’就是当时流行的行话,意思是客人吃了没付钱就走了。”曹润亭说,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先吃后算,而且各个饭店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盯台”等等。

  不过,市民却对这样的方式非常欢迎,当年建华饭店职工智金盏个人承包了饮食售货亭,一直顾客盈门。据说,这一方面是由于智金盏凭着30多年的手艺,打出的缸炉烧饼又香又脆、炸出的油条色好味香,而更主要的还是改变了服务方式,在他那里,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食品,还能预约订货、赊欠,因此很受顾客欢迎。

  ■想开饭店,找地儿找电跑断腿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允许个体户开小饭店,一些豆浆店、炸油条铺不断出现,粮店也开始加工馒头。

  1981年,石家庄市饮食公司试行职工个人承包经营。“在饮食公司个人承包之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部分个体饮食摊点,主要是一些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待业青年在干,挑着担子四处卖,生意非常好。”在市饮食公司工作过几十年的李树林回忆,正是看到了这个市场,当年市饮食公司才开始尝试把下属的饮食摊点承包给职工,“其实,当时第一批承包的都是饮食摊点,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饭店,只是尝试。”

  然而,个人承包饭店并不是容易的事。李树林回忆,1982年,体育大街饭店的冯师傅自愿离店承包经营,但东奔西跑找了四个地方,却一个也没有被批准。

  第一次他看中了钢铁厂西南角的墙根下,托人绘了图,带着图纸和饭店介绍信去市容办公室申请,结果不批,答复是:“这是市里几家统一规划了的,不能占。”第二次冯师傅想在钢铁厂附近的农副产品市场上占一间闲房,长安区市场管理所负责人不同意,事情没办成。第三次冯师傅找到了展览馆(今省博物馆)后面马路旁的一块地方,市容办公室答复:附近空地已被征用。无奈,他又找到建华大街省电力设计院门口旁的一块地方,但也一直没有得到批准。

  “冯师傅后来十分沮丧地对我们说,为找一块地方,路没少跑,人没少托,好话说了几火车,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到头来还是办不成,真是冬天吃冰棍———凉了半截了。”李树林说。

  即使找到地方,经营还是不容易,李树林说,同是体育大街饭店的鲁师傅当年也在一家工厂门口设了个餐饮点,服务对象主要是工厂职工。他想从工厂接上电,照价付费,三番五次找厂里联系,厂里说:供电局有规定,单位无权把电专供他人,查住了厂里要挨罚,自己找市里吧。找到市里管电的部门,答复说:个人来找不行,得由工厂提出申请。下边推上边,上边推下边,没办法,鲁师傅只好靠拉风箱,每天炸90斤油条、烙50斤大饼、熬3锅豆浆,十分辛苦。

  “其实用的吹风机只有75瓦,加上照明,一个月十二三度电就足够了。可就是这点电,也无处供给。”李树林说,这些难处在当时个人承包的摊点都有体现,有的虽然通过非正常渠道用上了电,但随时都有被“掐线”的可能。

  ■“第 一高楼”能吃到鲍鱼鱼翅

  随着个体餐饮摊点不断出现,石家庄市的餐饮业逐渐扩大,李树林说,1978年以前,石家庄的饭店不过20多家,餐饮点也只是饮食公司下属的一些,而1982年,饭店已经有40多家,餐饮点更是随处可见。不过,在很多老石家庄人的记忆中,数量还是其次,这一年石家庄餐饮业的标志性事件是省会第一高楼、当时最好的饭店———燕春饭店营业了。

  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燕春饭店的陈志一老人,记忆中一直留有13层“第一高楼”的印象:一进饭店,东边是个特别大的大厅。这家当时最高档的饭店里,也有最高档的饭菜,最贵的一桌大概在300元左右,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在那里可以吃到在外面吃不到的东西。“我在那里就第一次吃了像粉条一样的鱼翅。”陈老笑着说,燕春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潘树森是他的挚友,当年常自掏腰包请他在燕春饭店吃饭,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每次去都感觉很新鲜、很兴奋,即使后来在更高的楼上吃饭,也没有了那样的感觉。

  “过去,燕春饭店那片地方是个废弃的大坑,坑里全都是垃圾,没人管理。四周基本上是农田,十分荒凉。陈志一回忆,燕春饭店建成后还有300多个住宿房间,是第一家集客房、餐饮、理发、照相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大饭店。

  当时,燕春饭店还被列为“商企改革特区”,饭店推行了新名词———“经营责任制”,实行岗位工资制度,首次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模式,并在全国推广。陈志一回忆,由于燕春饭店接待能力强,把全国糖烟酒会等许多全国性会议都吸引过来,也一跃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大酒店。

  ■经典语录

  问候语的变迁

  “吃了吗?”当年人们见面打招呼时,都用这句话作为问候语。那时候,“吃”是生活中的大事。如今,“吃”早已不是问题,大家的问候语也趋向多元化———“买房买车了吗?”“出去旅游了吗?”“上网了吗?”……五花八门。

  ■30年印记

  □“洋快餐”

  1997年,肯德基丽华店开业,这是国际快餐巨头在省会开的第一家店。不久,麦当劳也来了。

  □小吃大全

  1998年,千品府美食广场开业,它集各地的风味小吃于一身,上海小笼包、河南羊肉烩面在这儿都能吃到,成为首家“名小吃大全”。此后,这种业态迅速在省会普及。

  □“五星”

  2000年1月15日河北世纪大饭店开业,2002年9月16日石家庄世贸皇冠酒店开业,结束了省会无“五星”的历史。

  □“品牌时代”

  1998年,石家庄新燕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集团除发展“自有品牌”燕春花园酒店等,还引进了一批国内餐饮品牌,如烧鹅仔、东来顺、湘君府、全聚德、便宜坊等。

  30年时光转眼过去,在这样一个年份,作为纪念,我们推出“30年记忆”系列报道。也许,我们说的这些故事也会唤起您的回忆与共鸣,欢迎拨打96669或88631211谈谈您的感受。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