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作家协会缘何以“抄家”掌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00:28  红网

  作家抄袭不稀奇,像郭敬明这样的全国作协会员,法院判定他抄袭,他都能梗着脖子,宁愿赔钱不道歉。赔钱不怕,有的是版税;道歉不干,丢不下面子。殊不知,作家成了“抄家”,还有什么面子?号称“天才”女作家的姚牧云,此前被发现十多篇作品涉嫌抄袭,网友已称其为姚抄抄。但大胆到像新疆的遥远,只改个标题,连标点符号也照抄的作家,似乎不多;当然,也很少有抄袭的作家像他这么倒霉,被新疆作协剔除出“会”,清理了门户。这种擅长抄袭的作家,似乎不少。要是将他们都聚集到一起,现在是可以配上一位称职的作协主席了,她就是新近曝出的抄袭大户——承德作协主席刘英(11月30日《燕赵都市报》)。

  刘英是谁?知道的人恐怕不多。这也难怪,中国作家多,作协也多,一地一作协,每个作协都有主席,这作协主席也就让人认不过来了。但估计河北的读者可能知道刘英,因为她是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省作协小说艺委会副主任;承德的读者更该知道刘英,因为她是承德市作协主席。作家虽说不少,混到这么多头衔的不多,当属作家中的佼佼者。遗憾的是,操起百度搜了半天,除了知道刘英是2006年当上的作协主席,以及作为主席,她开过哪些会,讲过哪些话,居然就没提到一部这位作协主席的作品。相关的新闻也没说这涉嫌抄袭的书,到底是作协主席刘英的第几部著作。只是从书未出厂就急着拿它送人的情形看,它确实像是“凝聚”了作协主席刘英“多年的心血”。

  问题是这部叫《草叶上晶莹的露珠》的书,“凝聚”的是作协主席刘英“多年的心血”,却被人指证:全书49篇散文随笔,有47篇是抄袭的或者把原作掐头去尾,或者两篇作品拼凑成一篇。甚至于让人疑心,剩下的两篇,也未必会是作协主席刘英亲自所“作”。也许抄袭之作,尚未查实;也许捉刀代笔,尚不知晓。因为这位作协主席的写作能力,让人太没有信心了。

  奇怪的是,这位作协主席的写作能力不强,抄袭胆量却大得雷人。如此批量的抄袭,还敢出书,还敢送人,还敢说“凝聚”了自己“多年的心血”,看来这作协主席刘英是太不了解网络搜索的厉害了。人家轻易地挑出你书中每篇文章的一句话,往谷歌、搜狗上一打,如果是抄袭的,立马就能找到抄袭的母本。报纸披露的时候,则在原书页面的边上,附上原作者的博客截屏,两相对照,形同将小偷的手从衣兜中拽出,偷来的钱包还在小偷手上。作为作协主席的刘英,居然还叫屈,居然还说问题可能出在印刷环节上,居然还说有人要陷害她,居然还要找律师讨说法……这不知到底该叫无知者无畏,还是无耻者无畏了。

  中国作家虽多,却不是谁都能混成的;中国作协主席的位置虽多,却不是谁都能混到的。可见刘英当非等闲之辈。但如此铁板钉钉的事,要在亿万网民的眼皮底下,像变戏法似的弄没了,也绝非等闲之事。如此抄袭的顶峰之作,出于一个作协主席之手,尴尬的不是一个刘英。“抄家”能成作家,可能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这样的“抄家”能成为作家协会的掌门人,就是整个作家制度的问题了。在这样的制度面前,难怪不少码字工作者和我一样,羞于被人称为作家,却幸于未进作协。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