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芦蒿“自远方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02:10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郭春虹

  ■1000公斤蔬菜很快发光

  11月29日上午,石家庄的保龙仓超市中华店门前,一些工作人员在给消费者免费派发一捆捆绿色的蔬菜,随蔬菜派发的还有一张“食用方法”说明书。由于很受市民欢迎,当天上午,1000公斤蔬菜很快被发光。

  这些蔬菜名作芦蒿,来自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当天和这些蔬菜一起“远道而来”的还有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把八卦洲的特产芦蒿推介给石家庄的市民,既让当地人尝到有健脾胃等功效的南京特产,又为我们当地的菜农开拓新的市场,解决当地菜农的销售问题。”南京市商业贸易局副局长周益彬当天上午跟记者说。

  ■目前济南一市年销售达200万公斤

  南京市栖霞区农林局局长孙维良局长介绍,在南京流传着“荤有板鸭、素有芦蒿”的俗语,芦蒿由于营养价值高在当地市民“菜篮子”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他说,栖霞区的八卦洲是一个小岛,小岛四万亩面积全部种植芦蒿。这些芦蒿最初内销,慢慢知名度越来越大,成为江苏的名牌产品,给当地菜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过随着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当地市场渐近饱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出面积极向全国各地推广,去年开拓的是济南市,目前芦蒿在济南一个城市一年销售达到200万公斤,他说相信石家庄的市民在尝鲜过后也会喜欢上这种蔬菜。

  ■省会一店四市场签约

  南京客人显然没白来,当天配合这项推广工作的石家庄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已经签约的保龙仓中华店外,29日一上午还有石家庄市城东批发市场、佳农批发市场、桥西蔬菜批发市场、方北蔬菜批发市场四个市场与“芦蒿”签约。

  ■记者手记

  政府应该做点什么

  眼下正是大白菜收获的季节,然而记者印象中,每次大白菜丰收菜农都难以露出笑脸。市场饱和、菜(果)贱伤农,几乎成了定律。

  当一种农产品形成产业后,在其生产、销售这个产业链条中除了菜农之外,还需要政府做些什么?到石家庄来推广芦蒿的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用行动给了答案。

  据悉,在2000年之前,山东省寿光市鲜有叫得响的农业品牌,随着蔬菜生产地区间竞争日益激烈,深受市场锤炼的寿光人敏锐地意识到,“品牌”能够提升农产品形象、创造新价值。企业是“品牌经营”的主体,但是发展农业品牌政府统筹是关键。据悉,目前,寿光市正组织有关企业、协会将本地优势蔬菜品种如先锋营韭菜、寿光大葱、桂河芹菜、古城西红柿、田马洋香瓜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今年7月份,寿光市还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企业争创国家、省、市名牌。当年新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的,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政府对当地产业的推动可见一斑。

  据悉,2004年,八卦洲芦蒿曾经出现过“花上40元就可以买到整整一大编织袋芦蒿”的,蒿农也曾处在“吃不掉、留不了、卖不出”的尴尬境地—————低价使菜农吃苦,芦蒿经纪人抱怨当地镇政府从未组织过经纪人研究市场。今年,记者看到了栖霞区委八卦洲街道工作委员会的书记也在推广队伍之中。

  眼下已值初冬,秋天刚刚过去,各位菜农、果农收获几何,想必当下已经有了具体数字;希望我们的这些知名农产品所在地有关部门在发展、推广当地农业品牌的过程中汲取寿光、南京的经验,为我们的农产品走出去助力。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