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察门”本无“皇帝新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04:56  大河网-河南商报

  

“考察门”本无“皇帝新衣”
漫画/王成喜

  由网帖引爆的江西新余11名政府官员的“考察门”,很快便有了官方结论。江西省纪委认定,此次靡费35万余元的赴美国和加拿大的考察,是一起典型的变相公费旅游。11月29日,两名官员被免职,一名被停职检查,所有出访人员被责书面检查,违规经费由当事者自己负担。(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郭之纯(公务员)

  从11月26日曝帖,到29日便有了处理结果,一份被无意中捡到的材料便能如此迅速地改变某些官员的命运,时代之进步自不待言。不过整体看来,事件的处理还远未到能够令人们感到满意的程度。

  人们的不满意,并不在于对涉事的11名官员处理的轻与重,而在于对“借公务之名的公费旅游”这种现象,能否借机进行严密的追责,以及寻找有效的预防。事实上,许多官员惯借公务之名行旅游之实,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早已经如同安徒生笔下的“皇帝新衣”,根本无须某个勇敢的孩子指出来。就此,国内热点旅游城市所接待的数不胜数的“公务考察”,自然是瞒也瞒不住的;即便在国外,也早有“南斯拉夫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之类的“佳话”可资证明。

  事情的滑稽与吊诡之处在于,“皇帝的新衣”本来就子虚乌有,可人们还是需要寻找到机会和证据,才能将其“扒”下来,这真是一种令人笑不出来的时代幽默。就以此次的新余市考察团为例,从4月份完成“考察”至今,其11名成员要经过事前事后从审批到报销的多少关口?这么一趟快活之旅,其“做局”果真是天衣无缝毫无破绽的吗?从事件曝光仅3天时间便得到处理的结果来看,估计不会是。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的轰动特别大,关注度特别高,是因为其引燃了人们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公务考察”的强烈不满。

  对各地各级官员公务出国的费用,人们只知数字非常庞大,却又渐已成谜,有案可稽的仅是:早在1999年,官员公费出国消耗的财政费用就已达3000亿元(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引自2007年10月4日《广州日报》)。在此意义上,某些“公务考察”的真相被此次“考察门”和盘托出,令某些方面产生尴尬是必然的。

  以笔者之见,如果这次事件能够促使有关方面痛下决心,对公务考察等真正开始较真,公务浪费现象必将收敛;反之,如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或是只处理几个“意外”的倒霉蛋,则公务浪费将更加肆无忌惮。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