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乡第一村的领航人 记原寺壕子村党支部书记赵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07:0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寺壕子村被外界称为“土乡第一村”,这一美誉,原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寺壕子村党支部书记赵廉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今年68岁的赵廉先后任寺壕子村支部书记30多年。1964年,年仅24岁的赵廉第一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寺壕子村只有把集体经济壮大起来,才有希望,否则,单靠农业,那几亩薄田,顶多就是解决个口粮。这次我豁出去了,成功了,算大家的,不成功,算我的。”1969年,在赵廉的努力下,寺壕子村买回了全县第一台钢磨。

  在当时投资1200元买钢磨对于寺壕子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赵廉多次央求下,本村一位退休老工人拿出了自己1000元退休费,接着村民们这家5元、那家10元,东拼西凑购买了村里乃至全县第一台钢磨,办起村里第一家经济实体,当年创收8000多元。

  就这样在赵廉的带领下,1978年村里已拥有大型拖拉机3台、汽车4辆,先后建成了砖瓦厂、汽车修理厂等10余家经济实体,村固定资产达80多万元。

  寺壕子村富起来了,赵廉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1984年,赵廉凭镇上拨给的一万元启动资金起家,开始了又一次艰苦的创业——创办镇食品厂。

  经过几年的努力,镇食品厂从单一的榨油、磨面发展到有粉丝、淀粉、酒、酱油等多种产品的综合加工企业,效益逐年见好。到1992年,企业年总产值达110万元,固定资产达186万元。

  威远镇食品厂日益红火,而没有了赵廉这个主心骨的寺壕子村集体经济却日渐萎缩。

  1993年,赵廉做出了一次痛苦而又坚定的抉择——重回寺壕子村。这种选择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让全村几千名父老乡亲尽快富起来。

  不到半年,赵廉就理清了寺壕子村发展的思路,通过村委会明确提出:在东和路和新安路兴办两个集贸市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当时的政策那样好,我想只要敢干、敢闯,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来。”赵廉回忆着。

  说干就干。在经营食品厂期间,他以诚实、守信,在互助县的金融单位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建设市场的贷款不成问题。而且在贷款到位前,同样深知赵廉魄力和为人的县砖瓦厂、水泥厂的负责人也都允许寺壕子村赊欠建筑材料款,以争取时间早日动工。加之村里原先就组织过建筑队,承包过各种工程,有的是泥瓦工和技术工。

  很快,占地13.8亩,拥有237间铺面的两个集贸市场建成了,当年获利7万多元。如今,集贸市场已成为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撑。目前,寺壕子村80%的农民实现了边种地边做买卖的转变,70户农户已搬迁到村里统一规划修建的新村居住,新建了寺壕大厦、寺壕宾馆等经济实体,寺壕子村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在赵廉担任村支书的几十年里,寺壕子村每干成一件事,赵廉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村里的每一点变化和每一步发展都浸透着他的血汗。去年村里固定资产达1700万元,集体资产达40万元,拥有9家村办企业,村民人均收入3146元,村里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走在了全县乃至海东地区的前列。(作者:馨 萍 师存儒)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5元 6元 成功 技术工 贷款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