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检从干部特权变成寻常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08:09  南京晨报

  11月26日清晨,家住白马山庄的严顺根和马兰英老两口早早起床,穿上了最体面的衣服。女儿将带他们去医院体检,这对来自农村的老两口来说还是头一遭。其实,从1979年体检诞生以来,近30年的时间里,体检已不再是地位的象征,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六旬农村老人自费体检,开了眼界

  年过六旬的严顺根和马兰英是江宁农村人。前不久,老两口被女儿接到城里颐养天年。对于两位老人来说,医院是生了病才去的地方,而且是要生大病才会去,平时小毛小病找赤脚医生开点药吃吃就行了。老两口身体一向硬朗,他们这辈子基本上就没进过医院。想不到,来南京没多久,在医院工作的女儿严敏就提出要带他们去体检。

  “好好的去医院干吗?这不是触自己霉头吗 ”严顺根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爸,这都什么年头了,你怎么还这么想啊!”严敏笑着说:“现在很多人每年都体检的。”

  “那不是当官的才有的待遇吗?我们两个老农民哪有这个条件啊!”对于女儿的提议,严顺根不是很乐意。

  “你们年纪大了,做个体检,对自己的健康有个了解,也可以免得我们担心!”严敏掏心窝子的话,终于让严顺根和马兰英点头了。严敏带父母来到省人民医院体检科体检。根据父母的年龄,严敏帮他们选择了357元的体检套餐。看到体检价格,老两口又打起了退堂鼓。马兰英把女儿拉到体检科门口,压低声音说:“小敏,这个体检我们还是不做了吧!”“都说好了的,怎么又变卦呢?”“这也太贵了!我和你爸一个月都花不了这么多钱,我们现在都不挣钱了,靠你养着,两个人体检要花700块钱,还是算了。”

  严敏拉着母亲的手,耐心地解释:“妈,你是不知道,现在老年人得高血压、糖尿病的可多了,你们从来没有检查过,要是有这些病,不好好控制,到时住院了花得可比这多多了!”在严敏的一再劝说下,两位老人才乖乖地去体检。

  空腹抽血、做完B超,因为体检的人太多,每做一项检查,都要排队等半天。性急的严顺根不免发起了牢骚:“这医院怎么这么多人啊!真是花钱买罪受。”快到中午时,老两口的所有体检项目终于都做完了。

  当年体检前有仪式,领导要讲话

  记者走访了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市鼓楼医院、南医大二附院等各大医院的体检部门,发现各家的体检如今都红红火火的。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各家都专门辟出一层楼用于体检,每天上午,医院的体检中心都异常繁忙。

  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中心主任朱广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如今,体检已越来越被普通老百姓接受。朱广家回忆,1979年,省里开始组织省级机关干部体检,才有了体检的概念。“当年,体检可是政治任务,为了圆满完成省级机关干部体检,我们医院专门从各科抽调骨干医生,组成了临时体检组。”

  当时刚工作6年的朱广家,还是一名小字辈医生。虽然也被抽调到临时体检组,但他并没有直接去为省级机关的干部体检,只是负责资料整理和导检工作。虽然第一次参与体检工作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对于当年的盛况,朱广家还是记忆犹新。“省级机关干部第一次体检,那绝对可以用‘隆重’来形容。”回忆当初的情形,朱广家显得很兴奋,他指着医院背面武警医院的位置告诉记者:“当时还专门借用了武警医院的一栋二层小楼,那个楼现在还在呢!挂横幅、省里主管领导讲话,体检开始前还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那种声势和场景给当时年轻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体检前后花了一两个月,体检任务完成后,临时体检组也就解散了,医生又被分散回科室。

  “那时的体检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做的,但体检项目很简单,就是内、外、妇、眼、五官、口腔等科的物理检查。最多查一项澳抗(现在的两对半)就了不起了。”朱广家告诉记者,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慢慢地,省人民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等几家大医院有了专门的体检组,但他们的任务还是为机关干部服务。至于医院成立体检组,业内人士透露,主要是因为机关干部的体检成了一项常规工作,且涉及体检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如今谁想体检都行,想查什么查什么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体检才逐渐热起来。这个公司那个单位纷纷组织员工,每年一次或者两年一次进行体检。不过,在业内人士的眼中,体检真正红火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入职体检、团体体检、个人体检……医院的体检套餐应有尽有。如今,省人民医院这样的大医院一年要接待5万多人体检,比10年前翻了一倍还多。“现在,还有人把体检作为一种馈赠,有子女孝敬父母的,也有朋友促进交往的,送体检送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朱广家告诉记者。

  而各大医院的体检中心,只要你能想到的项目基本上都能查,肝、胆、胰、脾、肾、心、肺……人体的每个器官,只要你想了解它的状况,医生都能帮你一一探查。正因为如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才能及时发现,肿瘤等恶性病也能早期发现。

  张先生是南京某私企的老总,外出应酬是家常便饭。年近四十,张先生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觉得精神也没以前好了,还经常胃疼,一吃东西就胀,不吃又觉得饿。家人天天催他去医院检查检查,但他老说没时间。前不久,张先生一位跟他年龄相仿的朋友查出晚期胃癌,让他感到害怕。为此,他专门抽出时间到医院进行了体检。对于体检项目的选择,张先生表示,越全越好,钱不是问题。最终,他选择了一个585元的体检套餐,还加选了9800元的PET/CT和416元的电子胃镜,总价超过了1万元。一周以后,张先生拿到了他的体检报告,虽然说查出了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胃炎,不过并没有肿瘤的表现,这让他放心不少。“以前喝酒、抽烟没个度,以后还是要注意点,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啊!”拿到体检报告后的张先生感慨地说。

  小儿体检从“上门请”到主动来

  相比成人体检,如今儿童体检的普及率更高,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体检天天人满为患。记者在该院遇到了正带孩子体检的谢灵,这是一位2岁孩子的母亲。

  “从孩子42天第一次体检算起,这次已经是第7次了。”谢灵掰着手指数给记者听。“有时体检就十几块钱,来回打车却要60多,但还是愿意带宝宝到大医院来,放心。”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所副主任医师胡汝基当了几十年的儿保医生,对于30年来儿童体检的变化再清楚不过了。“30年前,有这样一句话,‘儿保医生一张嘴、两条腿’,讲的就是我们儿保医生要靠两条腿上门拜访,劝家长给孩子体检。”说起30年前当儿保医生的经历,胡汝基大吐苦水。“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42天第一次体检,然后一季度一次,1 3岁半年一次体检、3岁以上一年一次……家长记得清楚得很。”已经当上奶奶的胡汝基,对于现代家长的心态,再清楚不过了。“每次带宝宝来体检前,我会把要问的问题都列好,见到医生一个个问清楚。”谢灵拿出一本红色笔记本,打开来给记者看:“你看,这上面都记录着在带宝宝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实在找不到答案的,我就带来找医生问。”如此的细心,让记者深感惊讶。谢灵不无得意地炫耀:“那是,我周围有孩子的朋友,遇到问题都喜欢向我请教。”

  婴儿一出生就做检查,及时发现缺陷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体检门诊,每个孩子体检最起码有两个家长“护驾”,而孩子体检完后,妈妈们普遍抛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所有她们不清楚的不确定的都向医生请教。“以前我们一个上午可以看四五十个孩子,2000年以后,家长对孩子的保健意识越来越重视,如今我们一个上午接待20个孩子已经忙得不得了了。”胡汝基苦笑着说:“以前就简单多了,检查完后撂给家长一句话‘你的孩子好的,没问题。’家长就高高兴兴回家了。现在要是这样,保不准就会被家长投诉。”在胡汝基眼中,现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专业是以前的家长无法比的,他们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非常关注孩子的智力发育。

  “现在的孩子,聋哑儿已经很少能遇到了吧?这完全得益于对孩子的早期体检。”胡汝基自问自答道。据介绍,现在婴儿出生后就会接受听力筛查,如果发现听力有问题,就可以及时矫治,比如利用孩子的残余听力给他安装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这样孩子在学说话时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听到声音,也就不会变成哑巴。胡汝基记得,以前的家长并不是太关心孩子的“质量”,只要孩子能吃能睡,长得白白胖胖就好,孩子智力有没有问题,家长不会太在意,医院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手段,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时,家长才会着急,而这时再找医生,已经来不及了。现在的家长,只要孩子比同龄孩子说话、走路晚点,就会急得找医生。正是因为家长要求提高了,医院的“花样”也多了起来,骨密度、气质测定、智能筛查、膳食营养搭配……很多祖父母从来没听说过的项目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追捧。

  作者:华琳月/来源:南京晨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