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透视金融危机下企业“闷炉现象”

  据新华社郑州11月30日电(记者 张旭东 张先国 朱剑敏)新华社经济形势调研小分队记者近日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随着市场急剧萎缩,我国以钢铁、焦化、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代表的大批企业目前正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虽然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但都在坚持等待市场的复苏。经济界人士形象地将之称为“闷炉现象”,这也成为中国经济中前所未有的一大课题。

  所谓“闷炉”,其实是冶金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办法,它使炉子处于保温状态,压缩生产,减少成本,等待市场回暖。目前,山西省大批煤焦铁企业、河北省相当一批钢铁厂均集中呈现 “闷炉现象”。以山西长治市为例,到11月中旬,全市焦炭、钢铁、电石等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超过200家,38座125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有30座停产。

  这种源自煤焦铁企业的 “闷炉现象”,正是当前国内生产遭遇困难企业的一个缩影。目前,纺织服装、房地产、汽车等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影响较大的企业,其实都呈现出“闷炉现象”。

  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对处于“闷炉”中的企业,扛过眼前困难,迎来市场复苏,炉火就会重燃;而扛不过去,炉火熄灭后再不能点燃,企业就不得不承受倒闭的厄运。

  “这些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具体体现。”河南洛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胜平说,“这些企业正经受严峻考验,它们在‘严冬’中坚持等待市场‘春天’。”

  记者发现,“闷炉现象”的发生,虽然有“金融危机冲击”的外因,但行业内也存有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能过剩等一些深刻内因,其中教训发人深省。

  以钢铁业为例,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白表示:“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钢铁业调整期的到来。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钢铁业迟早也会出现一次大的调整。”

  不过,在一些行业呈现“闷炉现象”的同时,有些企业却游刃有余,格外亮眼。总结其经验,那些立足科技创新的企业、产业链条完整的企业、结构调整到位的企业、抓住机遇积极求变的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就较小,不仅能在困境中求得生存,甚至实现逆势上扬。

  利用当前机会,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对企业如此,其实对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也是如此。目前,已经有相当一批企业和地区在积极行动,主动进行产业升级,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