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同志”,请绷紧心中那根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13:17  深圳晚报

  

“同志”,请绷紧心中那根弦
卫生防疫人员在为同性恋者抽血检测。本报记者 丁开 摄
“同志”,请绷紧心中那根弦
同性恋者的一次聚会。丁开 摄

  “去年性传播就已经超过吸毒成为艾滋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今年也是这样,但(性传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冯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

  “这其中,男同性恋HIV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幅度最大,这种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冯铁健不无忧虑地说。

  根据该中心的调查统计, 今年1到10月份的男同性恋与去年相比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了 22%。而包括性工作者、吸毒者、孕产妇和献血员等其他人群,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甚至还有所下降。

  “这个数字绝对不容忽视。”冯铁健说。而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是,今年1到10月份,深圳市性病门诊诊断出的男同性恋HIV感染者为232例,而2005年到2007年这3年里,男同性恋感染者分别为67例、87例和163例。

  “同性艾滋已呈急速上升的趋势。”深圳另外一位艾滋病问题专家、深圳市疾控中心防制科教授蔡文德说。去年,深圳男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毒的比例是4.3%,今年1到10月份的比例是5.3%。如果以这样的感染速度发展下去,蔡教授认为,在未来的3到5年内,其感染率将达到两位数。

  “男同”已成为危险的艾滋病“桥梁”

  冯铁健介绍说,因为肛门黏膜的血管比较丰富容易破损,又因为精液的接触面和接触时间比正常方式长。因此,如果男同之间一方有艾滋病毒又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传染艾滋病的几率会大增。

  冯铁健告诉记者,因为相当部分的男同性恋自我防范意识很差,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危险地的艾滋病“桥梁”了。

  按照冯铁健的说法,深圳目前的男同性恋群体大约有10万人左右(而他所接触的一个男同性恋者则认为,圈内公认的这个数字应该是15万到20万人)。这些人当中,有高学历者,也有没什么文化的,有双方自愿交往的,也有因为金钱而为男性提供性服务的。但无论哪种情形,都不乏因为没有自我保护而“中招”的。

  其实,深圳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部门这些年对艾滋病的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不断加大,相当多的男同性恋患者也知道自己属于高危人群,也知道戴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那么,为什么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还越来越多呢?冯铁健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我们都知道吸烟有致癌的危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吸烟呢?就是因为侥幸心理。对于男同性恋者来说,也有相当多的人有侥幸心理。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侥幸心理作祟而出现的一两次疏忽,就酿成大错了。

  同性恋者小叶(化名)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他是一个高学历者,对艾滋病的知识很了解,本来每次性行为都坚持用安全套。但是,有一次,几个同性伙伴玩“性游戏”,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套,他抱着侥幸的心理进行了一次高危的性行为,结果就这么一次,就“中招”成了一名艾滋病毒携带者。

  此外,冯铁健分析说,酒精作用、或者在性交易过程中“买家”的坚持,甚至因为安全套使用方法不正确、质量不过关等一些“偶然”都可能使男同性恋者“一失足成千古恨”。

  深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科蔡文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社会的不认同和歧视,这个群体依然是一个被社会严重排斥的群体。由于不敢公开自己的行为,缺乏良好的交往环境,因此,不少人需要经常交换性伴,多性伴的现象很普遍。社会不理解所导致的心理的孤独和压抑,以及性的压抑,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性的放纵,而性乱又容易导致艾滋病高发。

  而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是,迫于各种社会压力,深圳的男性同性恋人群中的部分人已经结婚成家,同时具有异性性行为一旦感染就容易传染给他们的配偶、女伴或是下一代,从而就成为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

  性病艾滋病是一对“孪生兄弟”

  冯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情形,那就是重视艾滋病的防制,而轻视其他性病的防治。他认为这其实是相当错误的,因为性病和艾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待它们要双管齐下,而不能厚此薄彼。

  冯铁健介绍说,性病和艾滋病可谓“孪生兄弟”。性病可以促进艾滋病的传播。感染性病后,引起的生殖器周围皮肤的炎症和破损会大大增加艾滋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而感染艾滋病以后,由于身体免疫力降低,也同样会增加感染性病的机会。这对异性恋和同性恋者都适用。

  深圳市慢病院提供的一组调查数据也佐证了冯铁健的说法。去年,深圳市同性恋者感染梅毒的比例是23.8%,而去年该类人群感染艾滋病毒的比例是4.4%;今年男同性恋者感染梅毒的比例上升到34%,感染艾滋病毒的比例也上升到了5.3%。“男同性恋人群感染梅毒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比没得梅毒的人高4倍。”冯铁健说。

  因此,冯铁健认为,防治性病是防制艾滋病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目前,深圳的性病发病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行为干预的覆盖面和可及性都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深圳市2008年1到10月性病疫情分析报告显示,全市报告法定性病(淋病、梅毒)10810例,占性病报告病例38.22%。其中梅毒5407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4.31%;淋病5403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7.69%。数据的大幅攀升,固然有监测力度加大,人群主动检测意识加强有关,但是一些特殊人群的感染人数增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表明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不够。“高危人群指的是低层次的性服务工作者和男同性恋者,”冯铁健解释说,“他们是非常关键的群体。”

  冯铁健介绍说,深圳与其他地方不同,人口年轻化,处于性活跃年龄段人口比例高,而且占绝大多数的非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因文化程度较低,性病预防知识缺乏,防范意识薄弱,染病后由于经济原因等因素不能及时就医,得不到规范的诊疗,易成为传染源,造成性病传播。他指出,深圳同性恋群体也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甚至一些在校学生因为好奇、赶时髦等因素而成为同性恋者。这部分人群对性病的防范知识也比较薄弱而容易成为传染源。

  “如果性病发病率降低10%,艾滋病的发病率肯定也会降下来。”冯铁健如是说。

  所幸的是,深圳市对特殊人群的监测力度不断加大,监测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健康教育行为干涉的工作产生越来越好的效果。而深圳市疾控、慢性病防治部门也通过与志愿者、同志网站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有效地合作,加强对同性恋人群的干预和引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的性病发病率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从而使艾滋病始终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并向好的趋势发展。

  “对于男同性恋者,我希望他们首先要自重,要有比较强的防范风险意识,此外我也希望他们中的有识之士勇敢地站出来,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开展防制艾滋病的工作。”冯铁健语重心长地说。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