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能再让考生成为草率高考改革的牺牲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00:03  红网

  2008年高考新方案是江苏省10年内的第五套高考方案,新方案一出来就饱受争议,被多名院士指责有轻理化的嫌疑。重新修订的新方案在今年的初次实践中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教育部追加了近5000个招生名额才将这场风波平息。在此情形下,2009年高考新方案又面临新的调整(11月30日《扬州日报》)。

  首先我要说,10年内出台五套高考方案,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方案。在中国“一考定终身”未有根本改观的当下现实前,高考对一个考生不仅意味着12载寒窗苦读汗水的报偿,更意味着未来人生命运的分野。因此在我看,10年内出台五套高考方案客气点说是不成功的草率方案,不客气地说则是失败的方案。

  我不是教育专家,不想妄对方案本身说三道四臧否诟病。我不否认相关教育官员试图藉以高考方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良苦用心和良善本意。但我注意到,方案自出生起就备受争议。今年高考结束后,江苏教育厅曾组织省外高校招生人员学习了整整3天高考方案。事后,许多人感叹,“真复杂,搞不懂到底怎么操作”。用南京市一家中学的校长话说,迄今为止这个方案没有人真正能说清楚。他认为,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数十万人参加,考试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新方案显然脱离了实际。连操作都难,推进素质教育的如意算盘能否如愿以偿则大抵可想而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眼中,高考方案无论怎么改,都不能让考生成为草率改革的牺牲品。而事实上,改革方案已经让不少考生垫背吃亏成了无谓牺牲品。我所谓的牺牲品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以2008年高考新方案为例,其一,高分不能上“高”校。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4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任意选择一门。6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4门为必修测试科目。按照规定,学业水平测试均按等级划分为ABCD4个等级。4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结果导致高分低就现象。如王晗同学,语文136分数学143分英语105分附加分38分,投档分422分,历史A+政治B+,按前3门总分计算,他是今年南京市文科状元,然而却他上不了他最向往的北大。后来连进南大也成了问题,一切皆因他那个B+。因为按照规定,北大招生限定条件是先要求两个选修科目A+再划定投档线,南大则要求两个A。无独有偶,江苏理科状元祁明怡考了460分,按照最初设定的高考方案未达两个A+,不够清华投档线。有人针砭这是一个劫富济贫的方案。事实上,这些高分等级低的考生并非都是偏科生,真正的原因则是:他们上大学的机会被那些不偏科的中等生占去了。其二,游戏规则不公平。高考是举国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唯有江苏试行高分未必高就规则,而其他省份却依照“祖宗之法”无有这些限制,显然对江苏考生不公平。其三,考生被逼改变学习志趣。受2008年高考新方案初次执行影响,学校想尽办法在08新方案中寻找漏洞,并奉劝学生放弃自己特长兴趣转学其他科目,以期能在新一轮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了避免和理化实力很强的县中竞争,今年已经有许多选了理化科目的学生要求重选科目,仅南京第一中学就有100多人,占了选理化学生总数的1/3。而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今年暑假5个理化班中有两个班的学生选测科目由物理化学变为了物理地理,原因是他们对化学心存顾虑;南师附中去年10个理化班,今年仅有5个班。一些学校选理化的学生只有20%左右。除了几所比较优秀的学校外,其他中学文理倒挂的现象皆很严重,有的中学文理生比例甚至达到2∶1。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大省,江苏教育改革敢为人先走在前列,为全国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年作为教育重要环节的高考,在江苏却变成小孩过家家每隔一两年一大变,若未如人愿则推翻重来,缺乏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严肃性。一位中学校长直言不讳,再这样下去江苏教育必受重创。更为要命的是,江苏高考方案改革影响的绝非江苏一地,作为中国高考改革的试验区,江苏高考也正在并且还将影响全国考生,那些已经被江苏否定淘汰的方案正在被一些省份亦步亦趋盲从效尤。也就是说,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江苏高考改革的试验将直接影响到全国的高考改革,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引发羊群效应,致使更多考生沦为草率高考改革的牺牲品。

  “高考肯定要改,但一定要谨慎,循序渐进,步子太大,操之过急脱离了实际,违反了教育规律,就会适得其反。”一位校长如是说,我认同这位校长的看法。明年高考怎么改?这是近期江苏省所有高中教育部门学生家长和媒体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在我看来,加大决策民意权重,公开改革方案让公众参与决策才是避免考生再成为草率高考改革牺牲品的理性取向。

稿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