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试验区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06: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试验区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本报记者 王洪涛 摄

  编者按:

  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论坛及评选活动”上,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厉有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人物相关评选中榜上有名。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经历了深圳改革开放非凡岁月的两位老领导对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着怎样的思考?昨日,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1985年自国务院副秘书长“空降”深圳的李灏,是深圳特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市委书记,在20世纪80年代,他一手推动特区的进一步思想解放和改革进程。在历时半年多于11月30日揭晓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相关评比中,他以高票当选人物评选最高奖项——“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并获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非常高兴!这不仅是对个人,更是对深圳改革的肯定,对深圳改革成就的肯定。深圳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胆探索。”李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他指出,从全国来看,试验田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时期都是需要的。尽管后来有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重庆、武汉等试验区,但深圳特区作为试验区的作用没有消失。在新的探索道路上,深圳今后还要承担重要任务,还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探索和敢闯是深圳最大的贡献

  回首当年,李灏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我来深圳工作之前,中央领导找我谈话说:“深圳就那么小一块地方,并不要求实现多少GDP、向中央上缴多少财政收入、创造多少出口外汇,重要的是为开放、改革探索,创造新经验。”第二年我向这位领导同志汇报深圳发展状况时,他又提出:“到1990年深圳如能出口创汇达到20亿美元(1986年是7.3亿美元),特区的贡献就大了,发言权也大了。”实际上,到1990年,深圳的出口额达到82亿美元。

  “作为进行体制创新的试验区,深圳在体制方面的改革非常多,深圳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李灏不无自豪地说。

  他举起例子顺手拈来:深圳率先打破传统的基建体制,采用先进的管理和工艺,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也成为深圳高速发展的代名词;深圳率先进行经济大调整,着力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使高新技术产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深圳率先把沉睡的土地推向市场,敲响了拍卖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槌,这一槌也引发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深圳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新型股份制企业,培育和发展证券市场,建立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1992年邓小平来南方视察前,深圳已基本建立市场经济的框架。

  “深圳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这是深圳最重要的贡献。所以小平同志对深圳的评价是‘敢闯’。”

  李灏感慨地说,深圳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直接推动了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将市场经济体制写进党章和宪法。

  深圳创造了城市发展奇迹

  李灏指出,在探索的同时,深圳作为一个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昔日的深圳是一个农业县(宝安县),现在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都市。深圳从过去一个边陲小镇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在物质、财力等多方面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李灏掰开手指算起账来。1979年,在深圳建市时,GDP总量不到两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只有606元人民币,2007年深圳的GDP达到6765亿元,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目前深圳GDP总量是建特区时的300多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在第四位。2007年深圳区域内创造了2770亿财政总收入,为国家上交了2112亿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658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排第三位。2007年深圳的外贸出口达到1673亿美元,已连续15年为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过去被形容为小渔村,这个小渔村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深圳产生了华为、中兴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过去一个农业县,现在成为全国高科技基地。深圳的发展也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一个奇迹。”他兴奋地说。

  深圳速度从何而来?李灏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进行改革探索,体制转型创新。特区的大胆实验,对我国体制的转型也有很大的推动。

  深圳作为试验区将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圳的政策优势已经逐步消失,不少人认为,特区不“特”了。对此,李灏认为,深圳特区作为试验田在新的改革探索中仍将担当重任。

  李灏特别提到,对于深圳的特殊作用,一些外国政要也看得很清楚。如新加坡李光耀曾讲:“中国不能没有深圳,她是中国改革试验田,深圳的试验取得成功,就说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得通。”

  此外,李灏特别提到,对于深圳两方面的贡献和作用,中央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我没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深圳现在还是叫‘经济特区’,从来没有人说过中央的特区政策改变了。深圳特区的责任就是先人一步做改革探索,深圳也具备了进行改革的重要条件,那就是特区立法权。只要符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突破。”李灏说。

  他还表示,深圳是有条件做一些事情的。如果深圳不做,如何发挥先锋作用?拿什么去为广东省、为全国服务?“比如现在深圳提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是与香港达成的共识。我们深圳如果能建成一个按国际标准规划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与伦敦、纽约城市相媲美,对中国的经济带动以及体制的影响又会有多大?”李灏看得更远。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