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洒黄南热土——记捐资助学的瑞士友人舒爱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07:18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外籍老人,十年间不畏高寒缺氧,不怕强紫外线照射,不辞辛劳,深入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同仁、尖扎等县最偏僻最贫困的山村学校,捐资助学,修建校舍。这位可爱可亲可敬的老人就是瑞士国前驻华大使、“青海的瑞士朋友们”助学行动项目牵头人舒爱文先生。

  “我深爱这片土地,为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即便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舒爱文的助学项目覆盖西藏、湖南、青海的很多贫困地区。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舒爱文来说,其间的艰辛是外人难以体会的。

  2006年,有两个项目确定在尖扎县多加乡的两个村。考察完一个村的项目,天已经快黑了,陪同的州县教育局的同志劝舒爱文回县上休息,第二天再去另一个村,但舒爱文因为日程紧张,执意要连夜去。当晚,看着教学点里年久失修的教室和简陋的条件,舒爱文连声对周围的人说“你们选了个好项目,太谢谢你们了。”当汽车沿着号称有“一百零八弯”的崎岖盘山路回到县城时,已是凌晨两点了。

  十年来,只要舒爱文说去那个地方,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去。其中,还有一次难忘的“骑驴下乡”的经历。那是2007年8月,舒爱文一行到尖扎县下乡考察新项目时,突遇暴雨,道路被严重冲毁,汽车无法继续前行。舒爱文硬是提出要走着去,最终在附近村民的热心帮助下,他和随行人员骑着毛驴,赶往了目的地。

  记得2005年11月底,在寒风凛冽、白雪茫茫之中,舒爱文顶风踏雪,前往泽库县好角日村教学点作了深入考察后,走进帐篷教室,在一块小黑板上用汉字写下了“我爱中国”四个大字。当陪同的县政府领导用藏语给在场的群众做了翻译后,人群中爆发出长久的掌声。

  十年间,他通过多种渠道,想尽各种办法,带动和动员他在国外的亲朋好友,积少成多,先后筹集资金1003万元,改扩建黄南州基层薄弱学校40所,总建筑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受援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全州2800余名学生受益。

  “每当看到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批批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认为我的付出值得。”舒爱文对他自己的行为充满了满足和欣慰。他在黄南州的助学项目规模大多在20万元左右,重点放在改造基层村小学。每当一个学校改造项目竣工,他都要抽时间到新教室来看一看,每次来,他都为这个学校的每个学生带来一些“小礼物”:一个新书包,一袋糖果,十来支铅笔,五六本练习本,把它们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孩子们都亲热地称舒爱文为“大鼻子爷爷”。

  “我要把爱洒向挚爱的中国大地上”。2005年9月,舒爱文从泽库县考察结束后回到北京,第二天就打电话给州教育局局长赛日尖参,说梦到学校的孩子们了,将马上汇来3万元人民币,让帮忙给孩子们购买棉农,棉鞋。当年11月,当舒爱文再次到这里时,看到孩子们都已穿上了棉衣棉鞋,了解到当地政府还资助了部分中小学生时,他开心地笑了。

  在尖扎县农村考察时,当舒爱文看到有些学校的学生用石头或树枝在地上写字时,随后就安排助手寄来了学习用具;在泽库县的一个边远乡村,有了新建的教室,他又送来了15台电脑和一些体育器材;在同仁县加吾岗小学,看到十年前修建的教室有点小了,又安排项目进行扩建……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的生活环境,都没能阻挡这位外籍老人助学的决心和脚步,他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了黄南的土地上,他把爱洒向了他挚爱的高原大地。(作者:桑甘骄)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好项目 一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