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促进青海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07:28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要实现我省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在有效解决制约我省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必须重新审视我省农牧业工作,积极探讨新时期加快全省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对策。同时,结合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

  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省农牧厅围绕抓好特色农牧业建设、加快推进土地和草场规范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牧民素质、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这是省农牧厅结合我省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值得借鉴和学习。在此,本报摘登了部分研讨内容,请读者关注。

  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厅农经处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地联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目前我省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比非成员年收入高10%-20%,各种生产费用比非成员低10%,劳动力费用比非成员低20%,整体收入水平比全省农牧民纯收入高20%左右。

  到目前全省已建立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516个,成员总数11.5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3%;带动农牧户17万户,占全省农牧户总数的20%左右。

  今后我省农牧区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基础、产业类型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寻求合作经济组织的最佳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解决农牧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力争“十一五”末,成立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00家,带动农牧户达到30万户。同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统一代购农用生产资料占社员使用量的30%以上;统一销售的农畜产品占社员农畜产品销售总量的30%以上。

  因此要围绕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布局,不断扩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鼓励和引导多领域、多主体发展合作社,积极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积极开展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建设,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培训。

  健全乡村农牧业服务体系

  厅规划处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自上而下联系紧密的农牧业服务体系。除省、州、县三级服务体系外,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畜牧兽医站已全部建立,并配备了必要的工作仪器和设备。但是,村级服务组织的建设仍然薄弱,严重制约着乡村服务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乡村两级服务体系建设:

  一、定员定岗,充实补充服务人员。乡镇农牧业服务机构以乡镇综合改革为基础,维持现有人、财、物的管理体制,充实加强乡镇综合经济服务中心的农技服务人员。配齐村级农民技术员、村级防疫员。

  二、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乡级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将乡级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适当补助的村级农技服务人员服务报酬补贴机制。

  三、整合资源,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以完善村级服务站点为重点,以村委会等现有的活动和服务场所为依托,将省级各部门延伸到村的各种建设项目统一整合,捆绑使用,相互补充。建立起村级农技服务站点,做到每村有一处服务场所,每处有一套信息设备。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对乡村两级农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从省级农牧培训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经费,使乡村服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

  五、科学考评,实行人员动态管理。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省农经总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等要求。省农牧厅作为土地流转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为促进我省土地有序流转扮演好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根据调研统计,2008年土地流转面积36.3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87%,涉及农户5.6万户。目前,我省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和其它六种形式。其中出租和转包是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2008年全省流转总面积中出租和转包分别达到22.7万亩和9.19万亩,分别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2.4%和25.3%。从总体看,我省无论是土地流转面积还是涉及农户数都在不断增加,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土地流转还处于初始阶段。一是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三是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低。四是缺乏政策支持,项目带动不够。五是土地流转的效果还不明显。

  政策建议:(一)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就是土地流转要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内,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就是土地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流转的方式、流转期限和具体条件。有偿流转,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是等价有偿,应当体现公平原则。(二)加强对土地流转引导。加强信贷、项目、财政、技术等扶持性政策引导。重点是制定鼓励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和流转农户的扶持政策。建立县、乡、村三级连动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三)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搞好旱作节水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

  厅粮油处

  我省813万亩耕地中67%是旱地。2008年,全省旱作区粮食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69%,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4.8%,油料播种面积占全省油料播种面积的60%,产量占全省油料总产量的53.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山旱地耕地面积比重大,旱灾发生频率高;旱作节水新措施推广力度不大;一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旱作节水农业措施未能有效推广和普及。

  对策措施:一是调整旱作地区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浅山地区压缩小麦、豌豆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脑山地区压缩小麦,扩大优质青稞和特早熟杂交油菜种植面积。二是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重点发展全膜玉米和马铃薯栽培。三是推广农机旱作技术。四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抗旱生物制剂。五是培肥土壤,以肥调水,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等三个关键环节。六是抓好温棚节水措施,力争五年内完成所有温棚节水滴灌设施建设。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特色农业的新突破

  厅粮油处

  特色农业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特色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使特色农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找准着力点,实现新突破。

  以粮油优质高效开发为着力点,在深化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发展优质高效粮油作物生产,是提高粮油生产效益,增加粮油产量,确保粮油生产稳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粮食生产内部,要继续以提高高产高效粮油作物生产比重、优化品种结构两个环节为着力点,在稳定小麦、青稞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在河湟流域海拔2500米以下沟岔水地,扩大冬小麦生产面积;继续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到201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稳步增加优质油菜和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到 2010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70万亩;实现蚕豆产业的优化升级,2010年蚕豆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

  以特色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在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确保今后五年育成一批增产10%以上、综合性状较好的粮油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二是围绕特色粮油产业发展,加快试验、研究、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增产潜力大,实用性强的关键技术,并尽快加以推广。三是围绕节本增效,以节肥、节种、节水为重点,集中推广机械化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有害生物高效防控技术。

  以服务手段的创新为着力点,做好为农服务的文章。一是做好规划与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农业的有利时机,做好规划,整合资金,突出重点,集中投放。二是做好示范培训工作。要进一步提高高产创建示范工作水平,以点带面,加快良种与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三是做好品牌创建工作。围绕马铃薯、杂交油菜、蚕豆及特色作物制种业,积极引导各地做好品牌创建,在特色粮油产业品牌创建工作上有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正确面对农村劳务经济的新变化

  厅农经处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已显现出来。民工大量返乡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从最初的几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98万人(次),5年来已累计输出463万人(次)。预计今年劳务输出人数将达100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35亿元。但外出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竞争能力不强。据调查,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为28.8%,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为49.5%,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仅占9.5%。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民工输出较多的地方,应当针对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实际,抓住有利时机,组织专门力量,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加大财政政策性补贴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劳动力就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加大扶持农区畜牧业发展。在农区增加“西繁东育”与“自繁自育”的贴息补助,扩大养殖小区建设范围,扶持和培育一批养殖专业村。加快出台各项扶持政策,除宏观的指导政策之外,还必须出台一些更有针对性、扶持性、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政策,给予农民创业更大的优惠、支持和倾斜。并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的双向良性流动机制和树立一批回乡创业典型。

   规模经营特色畜牧业

  厅畜牧处

  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预计2008年全省肉类总产可达28.7万吨,奶类总产可达27万吨,畜牧业在促进农牧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今后在保持现有草场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要切实加快建立草原有偿流转机制,使无养殖能力或不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户的草场资源向有能力进行经营的牧户集中,发展家庭牧场,提升草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方便畜种改良等技术推广,提高单位草场产出率。打破种植业就是种粮种菜的传统观念,扩大饲草料种植,满足养殖需要。加大规模养殖场(户)扶持力度,从良种引进、饲草料加工机械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补贴,解决贷款难问题,提高发展能力。以打造湟水、黄河流域“百里特色畜牧业长廊”为重点,在农区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专业示范村和畜用暖棚建设,重点用于扶持规模养殖发展,同时鼓励养殖企业通过股份、租赁等形式,联合农户参与建设,将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建成专业化规模养殖场。争取每年扶持建设养殖小区50个、畜用暖棚5000栋,建成养殖专业示范村50-100个。

  与此同时,把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发展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采取以补代投方式,将目前直接扶持到龙头企业建设中的资金调整到企业以订单方式收购农牧民生产的畜产品环节,按企业收购、加工量进行补助,使社会责任意识强、带动农牧户发展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促进特色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找准蔬菜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厅经济作物处

  近几年,全省每年新增蔬菜生产面积3万亩左右,如果要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要从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设施农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 到2008年底,全省温棚总数可达到11.23万栋。为此,在规模上,采取集中连片;区域上,以川水地区为主,逐步向沟岔、浅山开展;标准上,提高温棚档次;品种上,扩大冬春淡季精细菜种植面积,逐步实现周年均衡上市;服务上,采取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方式,力争每栋温棚有一名种菜明白人。

  二、在反季节蔬菜生产上要有新突破 7-9月份是我省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的黄金时间,利用3-5年时间,稳固建立50万亩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三、在蔬菜质量安全上要有新突破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要按照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制定严格的标准化成套技术规程,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并且建立和健全检测体系,对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实行专区销售。

  四、在完善市场信息体系上要有新突破 千方百计搞好信息服务、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培育农村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

  五、在蔬菜保鲜库发展上要有新突破 蔬菜产业要发展规模化,必须做好产销对接,实现产销对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蔬菜保鲜库。因此,必须加快蔬菜集中产区的蔬菜保鲜库建设。

  培养高素质新型农牧民

  厅科技处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仅是农牧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需要,更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我省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分析:通过对西宁、海东的调查情况分析,2000年到2006年,我省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由111万人减少到87.9万人,下降20.8%。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妇女化、老年化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从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情况看,有8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未接受过任何劳动技能培训。

  2007年我省开始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年时间在1260个村,投入1500多万元,共有4.82万人(户)做为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辐射带动农户近10万户。同时,我省还从2004年开展了以外出打工人员和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新型农民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今后的思路和措施:(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标与载体。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载体应以短期培训项目为主,依托的教育资源主要是各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应运而生的民营职业学校,培训目标就是让受训农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并运用所学的各种技能在二、三产业中取得收入。(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训的目标与载体。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训的目标定位,一是培养进城务工产业技术工人;二是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三是准备创业的开拓者。这部分毕业生由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到农村招生入校,国家给予定额补贴,进行2-3年的培训,经考试符合条件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同时,专业设置上要增加涉农和营销专业。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创业指导 出租 入股 市场信息 特色农业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