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备足米面油 两个月不出门没问题

  

备足米面油两个月不出门没问题

  

备足米面油两个月不出门没问题

  灾区市场供应充足,群众生活恢复正常

  昨日上午10点半,温暖的冬日阳光,亮亮地照在九环线平武境内牛角垭隧道外的山坡上。山下的河谷平地上,清澈的涪江无声地流淌着,像碧绿的带子一样环抱着身旁大大小小的板房区、自建安置点。

  平武灾区的群众生活咋样?过冬的食宿、精神面貌怎样?本报记者专门赶往平通、南坝两个极重灾区,进行了解。

  应对严冬当地政府已做好预案

  特大地震中,南坝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孤岛”,全镇2.2万多人就死亡1364人、伤14581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2万名灾区群众全部住进了板房和过渡安置房。

  针对今年冬天可能遭遇严重雪灾,南坝可能再次沦为孤岛,当地政府正在镇、村两级机构组织抢运物资,进行储备,储备物资主要包括280吨大米、10吨清油、2000床棉被,一部分已经到位。政府同时广泛宣传,要求灾区群众积极储备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要求储备量够两个月消耗,明年一、二月极度寒冷时,能足不出户满足一家人所需。此外,当地政府还组织工商户积极储备蜡烛、食盐、药品等灾区群众急需的日常用品。

  梅子泡的青梅酒很好喝

  赶乡场

  流动三轮车组成市场供应大军

  “过来选过来挑,八十的毛衣对折了;莫要走莫要跑,百多的纯棉四件套只卖50了。”一进平通镇乡场,街道两边的电喇叭喊得正欢。卖货的商家、背包的乡民,涌满了蜿蜒近2公里的街道。街市货品琳琅满目,水果蔬菜、毛衣毛裤、鲜肉卤菜,一样不少,与其他地方的街市几乎没有两样。只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几乎没有固定的建筑店铺,绝大多数“商店”,是由带有货箱并搭上棚子的机动三轮车排列组成。

  “5月13号开始,我天天卖卤菜,北川的陈家坝、桂溪,平武的平通三个地方每场必赶,没歇过一天。”35岁的江油人李旭光,一边给一位大姐夹猪耳朵、一边笑眯眯地摆龙门阵。他在平通镇上开了多年的卤肉馆子,“5·12”大地震把他租的店铺震塌了,他便买了个机动三轮车,通过改装搭起了一个四五层的大货架,上面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六七十样光鲜的菜品,荤的素的甜的咸的辣的麻的都有。“这个冬天我都要坚持在这里卖我的平价卤菜,让爱吃我的卤菜的灾区群众过得有滋有味。”李旭光举起拳头,做出个宣誓的动作。

  两头大肥猪过年粮食油肉都有

  家住平通场镇的李甫珍今年58岁,现在安置在4公里外的板房区里,李甫珍会做豆腐干,卖了几十年,生意一直很火,地震后依然坚持做豆腐干卖,每场不落。她今天又背了一大背篼豆腐干来赶场。

  说起过冬安排,李甫珍嘿嘿一笑:“没得事,冬天过得去,粮食有得吃,油肉莫问题。”李家的房子塌了,家里的东西埋了不少。安置到板房区后,勤劳的李甫珍用石头在旁边的空地上砌了个猪圈,用做豆腐干剩下的豆渣喂出了两头大肥猪,现在都已经长到一百五六十斤了,“就这两天杀,请你来吃我们泡汤宴啊。”见到记者掏出相机拍照,李甫珍热情地发出邀请。

  牛角岭幺店子青梅酒香着呢

  家住平通场镇背后的牛角岭的刘成银今年60岁,家里开了一个幺店子,专门给前往九寨沟一线旅游的过路客人提供副食、餐饮等服务。

  地震把刘家小楼二楼的房顶震垮了。现在,房顶已经恢复了原样,盖上了新瓦,正在用木条打顶棚、做粉刷。还住在帐篷里的刘成银说,用不了一周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刘成银的副食店里,对着货架的墙根一字排开了5只大酒缸,每只可装500斤酒,里面全是用当地出产的优质梅子泡的青梅酒。“地震后,九寨沟一线经过这里的游客几乎没有了,我的这些往年抢彩的青梅酒找不到知音了。”刘成银一边感慨,一边用酒舀子从缸里打起一两酒来。慢慢饮下深红色的青梅酒,那酸酸甜甜的滋味马上充盈唇齿之间,“冬季到平武来看雪,欢迎来尝尝牛角岭的青梅酒啊。”刘成银向新老游客发出邀请。

  进民居养蜂大王要跟蜂儿平安过冬

  亮亮的太阳坝子里,57岁的南坝镇养蜂大王许仑玉,从紧邻过渡房的蜂箱里拿出一隔蜂页查找“蜂王”。几分钟前,他开箱检查时,“蜂王”突然离家出走不见了。

  许家的蜂原来有100多桶,地震时他和老伴正在唐家山堰塞湖附近的山谷里赶花期,突然的山崩地裂把老两口吓坏了,靠着仅存的一斤半麻花丢下蜂群逃了三天三夜回来。艰难逃生的老两口回家一看,房子夷为平地,只剩洗澡的卫生间基本完整。默默清理完废墟,两口子傍着卫生间搭起了南坝场镇第一间面积20平米的过渡房,从此开始了生产自救。养了近30年蜜蜂的许仑玉开始重振旗鼓,通过零星收购、上山招引,四个月之后又积蓄了50多群蜂子。

  抱着蜂页的许仑玉说,现在是蜂儿的休眠期,明年1月10号前后就到了它们的产蛋繁殖期,3月8号他就要带着蜂儿去江油赶油菜花,开始新一年的忙碌。指着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蜂桶,许仑玉说,他每天都要观察蜂群的动静,要让蜂儿和他一起安全过冬。

  各出妙招过渡房里很暖和

  许家的过渡房,是用废墟上拔出的木板、柱头搭建起来的。较厚的塑料布,将房子里里外外围了个遍。屋子里虽然光线差一点,但很暖和,两张大床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面积,一张床空着,看上去平时没有人住,光溜溜的席梦思上面有5床棉絮。另一张床上面盖着两床被子,下面是厚实的席梦思,席梦思上有两床褥子。“过冬一点儿问题都莫得,箱子里还有政府发的电热毯、保暖衣裳。”跟在许仑玉身后的妻子周玉莲笑嘻嘻地说。

  在夫妻俩居住的这间屋子里,还摆放着从废墟下清理出的尚未彻底损坏的电冰箱、饮水机、沙发等。房子内虽然很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坐在有些摇摆的沙发上,喝一杯原汁原味的蜂蜜水,很甜,很香。“我们还有一吨多蜂蜜,就是没有吃的,这个冬天光喝蜂蜜水也饿不死。”许仑玉很有信心。

  文/图记者青兴海实习生罗玉

  □相关新闻

  江苏省交通厅为绵竹送温暖

  本报讯(记者 廖兴友)“来了,又有人给我们送棉被来了。”昨天上午,在绵竹市拱星镇政府的大院里,受灾群众兴高采烈地讨论着过冬的事,气氛让冬日格外的温暖。江苏省交通厅为拱星镇的老百姓送来了价值20多万元的爱心款和200床棉被、100套取暖器。拱星镇将尽快把这批温暖物资发放到最需要过冬物资的“三孤”群众和急需越冬物资的群众手中,保证全镇每一个群众安全过冬。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