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资机构海外投资要避免抄底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2:28  新闻晨报

  □据新华社上海12月2日电

  上周中国人寿欲收购AIG亚洲资产的传闻成为市场焦点。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和总裁万峰近期也分别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中国人寿将启动海外投资的打算……

  国内机构和企业如何利用金融危机“走出去”,是次贷危机以来一直困扰中资机构的问题。专家认为,近期在金融危机前景依然不明朗之际,中资机构海外投资还是应以业务发展和战略布局为导向,避免抄底心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之一。同时,源于国内资本的积累和国力的上升也带来了资本的出海冲动,但抄底心态的“盲动”给中资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

  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试图在风暴中能够抄到“华尔街”们的底部,但金融危机的发展完全超乎我们最初的判断,从年初西方各大金融机构纷纷进行巨额损失拨备、贝尔斯登的被收购、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政府托管,到雷曼兄弟的一夜之间的倒闭,抄底者一时间沦为“垫背者”。

  中国大量的金融抄底集中在去年中和今年初这个时间段,该时间段也是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纷纷报亏之后,当时的舆论环境也出现过认为危机已经到头,中国应到西方抄底的言论,由此中国也出现了一次集中投资,包括中投入股大摩和平安入股富通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但事实证明中国企业在当时形势的判断上出现了明显的失误,导致大量资本至今浮亏严重。

  在目前形势依然看不清的情况下,尽管此时出海的成本已经较半年之前大为降低,但金融危机风险的释放是否完成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资本贸然出海依然风险很大,企业应避免单纯为投资获利而进行财务投资的行为,企业做战略性投资的布局脚步亦应更加谨慎。

  专家建议,资本出海不能舍本逐末,应该以本身业务的发展和企业战略布局为导向,而非仅仅是单纯的投资行为,同时避免盲目抄底海外资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以我国银行业为例,未来必然要“走出去”,但绝不能有抄底的心态。而且从中国银行业性质来讲,出海的目的是要把业务从中国移植到境外去,关键是要取得业务上的发展。

  从经营角度来看,中国银行业仍是在中国本土经营为主,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这仍将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