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优化发展模式重于GDP数据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2:38  新京报

  ■ 观察家

  尽管实现“保8”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困难,但是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却不会因为宏观数据优化而被破解。未来真正的政策挑战在于:能否让国内民众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让内生的消费需求去自发创造投资需求,而不是让二者的顺序人为倒置。

  时至岁末年初,对下一年度经济状况的预测分析成为决策研究部门的核心议题。据报道,下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其间将厘定2009年的调控政策基调,同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以上的目标也将被明确。昨天,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09年《经济蓝皮书》,对中国2009年GDP增长预测为9%左右。

  表面看来,宏观经济预测远离微观实体,但实际上对于经济形势的不同判断会直接影响着微观实体的具体决策。刚刚公布的11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就是一个例证。该数据当月大幅降至38.8,是该指数创建以来的历史最低。其含义就是,多数企业由于看淡未来经营状况,大幅减少了采购市场需求。以此推测,未来企业的开工规模也将会减少,继而企业雇员数量也会被消减。对于宏观经济运行而言,其结果就是经济增长受阻,社会失业率增加。

  宏观经济的基础是微观实体,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如果企业经营者因为对经济形势缺乏信心而采取自我保护策略,将会使宏观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反过来进一步打击企业信心,是为恶性循环。经济理论和社会实践已经证明,积极的调控政策能够有效缩短经济周期衰退的时间长度,减少社会负面成本。这也正是11月份开始陆续公布各项调控政策的目标所在。

  在积极政策背景下,多数机构对于本轮经济周期调整的长度已经提前了一年,由2010年底提前至2009年底。这样的市场心态变化,是对积极调控政策的反应,对此理应乐观视之。但另一方面必须要指出的是,微观经济实体的市场信心虽然有所复苏,但是依旧不强,调控政策必须要注重长短期政策结合,特别是注重长期内在经济增长动力的构建,否则难以实质性扭转市场参与各方的信心状况。

  从已经公布的调控政策看,投资拉动依旧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核心。这一政策措施的作用在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时得到过印证,彼时正是靠投资拉动使中国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轮次贷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有所不同。十年前的危机爆发于亚洲,尽管世界制造基地受到直接冲击,但是欧美市场的需求并没有明显消减,因此投资拉动的政策无需担心需求总量萎缩的问题。而次贷危机爆发于欧美,亚洲制造基地远离危机核心,但是总体海外市场需求总量却遭受重大冲击。由此,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决策者面前:投资资金在经由企业生产扩大之后会以终端消费品形式面世,其时谁来消费这些终端产品呢?

  尽管实现“保8”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困难,但是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却不会因为宏观数据优化而被破解。未来真正的政策挑战在于:能否让国内民众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让内生的消费需求去自发创造投资需求,而不是让二者的顺序人为倒置。

  据此,在投资刺激方案之后,进一步“藏富于民”的政策推出是个看点,诸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完善社保体制、稳定并维护资本市场走势,甚至直接向全民派发红包等,都可以进入调控部门的政策考量视野。而与经济发展模式得以优化相比,单纯一个年度经济总量的增幅高低,倒在其次了。

  □火蔓(上海 学者)

  相关报道见A05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