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州北郊发现棵千年皂角树是康王南逃时用过的拴马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4:56  大河网-河南商报

  商报讯(记者 李雅静)一棵圆周3米多粗,树龄1000年左右的皂角树,近日在郑州北郊黄河岸边被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普查队普查时发现。普查队结合当地传说及《南渡录》认定,这棵老皂角树就是北宋末年康王南逃时拴马休息的拴马桩。这棵千年老皂角树位于金水区姚桥乡北来童寨村,黄河大堤北部约200米处,北部距黄河大坝约50米。

  居住在来童寨村的一位退休老干部郑克明介绍说,这棵皂角树从他记事起就这么大,一直长势旺盛。村里一直流传着“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据说北宋末年,这棵皂角树只有碗口粗细,康王赵构从金营逃出来时,曾在此拴马歇息,因此备受当地人的关注。

  据悉,在宋人写的《南渡录》中有这样的叙述:宋高宗赵构,为徽宗第九子,封为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作为人质出使金国,因与金太子同射,三箭俱中,金人以为宋朝派了个长于武艺的人冒名顶替而遣返他,要求换真太子来,因此赵构得以脱身。

  逃跑路上,赵构在崔府君庙打了个盹儿,梦见崔府君对他说:“金人追过来了,快走,门口已准备了马。”于是,赵构惊醒,发现马已在侧,便跃而渡黄河,过河后把马拴在一棵树上稍作休憩,转身后发现马已化为泥塑,这就是流传千年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普查队的汪松枝说,书中的故事虽然离奇,但赵构逃出金营后,逃奔南方,还当了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高宗。当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既然开国皇帝在此落脚,肯定是风水宝地,许多人就在此定居了下来,于是,就有今天的马渡村。

  “普查时,我们发现皂角树西侧不远处有个村庄,就叫做马渡村。皂角树的故事也因此得以印证。”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