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口人民公园大变脸:昔日军事要地今日休闲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7:06  南海网

  核心提示

  公园内老树、古树很多,巨大的树冠将林间空地上空遮得严严的,尽管外面烈日当空,但里面的老人依旧悠然自得地跳着舞、唱着琼剧,孩子们则调皮地在大榕树的须根之间穿来穿去。位于海口城市“心脏地带”的人民公园就是这样一块让许多海口人眷恋的地方,它经历过繁盛、战乱和重生,如今它又在市民的期盼中被重新注入生命活力,鸟语花香、碧湖林荫的“一园两湖”正令海口市民感到欣喜不已。

海口人民公园大变脸:昔日军事要地今日休闲地
一位市民用油画笔将人民公园美景描绘下来

  解放前:

  曾是日军的军事阵地

  在很多海口人的心中,公园的概念是从海口人民公园开始的。不少老海口一直保持着去人民公园锻炼、散步的习惯,因为公园建在大英山上,为此很多市民也称它“大英山公园”。但就是这片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却是海南古文化胜境之一。

  市社科联原副主席蒙乐生说,大英山一带原本水系纵横,而它是当中一座海拔为26米的小山包,在明代这里已是海口人的重要聚居点之一,俗称“大小英都”,居住着波汶、波涛、波潮三个村的村民,5座桥连接起了这里与外界的交通。清代,这里是海口港埠之一,常有船舶停泊于此。明清时候居住在大英山的这3个村中,波汶村有一口水质清冽纯洁、可用以制香嫩豆腐的井,被称为豆腐泉。“如今已经很难找到更详细的史料描绘当时这一带的地理环境状况,但在这一带散落着的一些古物及‘四庙三庵七井五桥’的文字记载,却能反映出大英山这一带当年的热闹景象。”蒙乐生介绍说,在村民聚居的大英山上,分布着伏波、关圣、班帅、何公等4座庙,而如今这里还有班帅庙的“德配穹窿”的一块古碑、班帅庙前的照壁、驮碑龟等。而在面积不大的这座山上,原来不仅有庙,3个村还分别有广济、积喜、斗母等3座寺,寺里还有住持的僧人。

  1939年,日军攻入海口,并下令限期驱赶大英山上居民。大英山成为日军高射炮基地和保卫军用机场的阵地。波汶村的一部分村民选择了离大英山不远的海口博爱南一带居住,而另一部分则迁往了龙舌坡,他们从此就再也没能搬回到大英山上。

  在大英山的3个村中,直到解放后仍有一部分村民住在这里,后来由于政府征地建公园,对全部村民进行了搬迁,形成了现在的大英村,原来村民的房子、庙等也陆续被拆掉。

  解放后:

  成了老照片上的主角

  大英山的那段往事逐渐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更为人所熟知的是“海口人民公园”。每本海口人家的老相册,海口人民公园都是不会缺席的主角。“那时海口最漂亮的地方就是人民公园了,景色好,又有凉亭歇凉。所以朋友来海口,我都会陪他们到公园逛逛,留个影作纪念。”退休老干部符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的相册里有很多以公园为背景的照片。

  其实,“海口人民公园”最早始建于1935年,当时被叫做“海口中山公园”,由时任琼崖绥靖公署专员的黄强提议建设。自此,林木茂盛的大英山逐渐成为市民游玩纳凉之地。据记载,当时在山的西北侧建有一座欧式陈列馆,展出海南土特产及各种天然矿石标本,山顶还有球场。但这一切都被日军的炮火付之灰烬。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大英山回到了人民怀抱。1952年经海口市人大代表提议,此处复建“海口公园”。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1957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莅琼,决定建设“海口人民公园”,并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人民团体等开挖东西两湖,在东湖中心建一湖心岛,象征海南岛的外型。

  1960年2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李先念一行参观了海口人民公园,并在海南解放纪念碑前,凭吊为长期坚持琼岛斗争和渡海作战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63年,朱德委员长在视察海南时提议,公园应建兰圃,供人观赏、研究。后来,他还亲临公园选定兰圃地址,并辅导种兰技术。此后,海口兰圃一度成为当时国内有名的热带兰花园。

  文革前:

  挖河挖出的东湖

  “原先,西湖只不过是一条通海的小溪,而东湖根本不存在。”回忆当年的场景,曾于1959年参与东西湖开挖工程的王阿婆任然记忆犹新。“当时,响应政府号召,要从这里挖一条河通向美舍河,当时我们所在的武警部队的官兵都参加了,大约是5月份开工的,但过了几个月就停了下来。后来,那里就成了现在的东湖了。”王阿婆介绍说,而后,每年入冬,都要开展一次清淤活动。

  市民陈先生从小住在东湖边上的博爱路。在他记忆里,东西湖曾经是湖水清澈,湖中还有不少的罗非鱼、草鱼。他记得,又一年湖里的鱼不知是因为缺氧还是什么原因,全部“晕倒”浮上水面,这使许多海口人都纷纷跳进水里捉鱼,一些卖菜的干脆将菜倒掉,用菜筐到水里捞鱼,使公园的鱼塘受到不小的“损失”,后来海口出动了警力才平息了这场“捉鱼风”。

  东湖里面当时有不相连的两个岛,一大一小,那时岛上种着榕树、竹、油棕等许多树木,常有栖息的鸟类落脚于此,偶尔还能看到长腿的白鹭。两个湖周围当时还没有砌起水泥,是自然坡,虽然公园工作人员制止,但仍常能见到这里有许多戏水的人,一些小孩也跳进水里游泳捉鱼摸虾。

海口人民公园大变脸:昔日军事要地今日休闲地
海口人民公园正门纪念碑(1972年摄)(资料图片)
海口人民公园大变脸:昔日军事要地今日休闲地
人民公园和东西湖(1975年摄)(资料图片)
海口人民公园大变脸:昔日军事要地今日休闲地
人民公园南片(1992年摄)(资料图片)
海口人民公园大变脸:昔日军事要地今日休闲地
早晨,市民在人民公园跳舞健身。现如今:

  成了椰城高品位客厅

  如今的人民公园,眼前所见的与前几年景象大不相同,参天的古木、清凉的空气、歌舞欢笑的人们……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沿着公园的小道一路走去,能看到一堵古色古香的大门上书“班帅庙”,这是很多老人记忆中的一堵斑驳的残墙,唤起了人们对沧桑岁月的回忆;长108米、写着宋词三百首的雕刻墙;对应搭建的琼剧台包围在众多奇花异草中;还有星级公厕,公厕的外观设计都融汇了古代文化的特色。每一处都是美景,都有人驻守流连。

  从2005年开始,海口市启动了“一园两湖”综合整治工程,耗资近10亿元对海口人民公园进行改造,将它建成为海口的“绿色心肺”和“文化空间”,使之成为椰城高品位的“会客厅”。

  郁郁葱葱的树木、碧绿的湖水、动感的喷泉、干净的地面、在湖边嬉戏的小孩和悠然坐着的老人,还有一些恋爱中的情侣……人民公园变了样,干净了、漂亮了,也为它带来了旺盛的人气。今年,“一园两湖”整治工程将工程重点放在了地下车库的建设和湖心岛改造工程,这些设施建成后将有效地缓解老城区的停车压力,同时,也为市民到人民公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提供方便。作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