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膜拜清官”与“质疑清官”的人格分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7:29  大河网-大河报

  

“膜拜清官”与“质疑清官”的人格分裂
□舒圣祥文张兮兮图

  一则题为《县纪委书记卸任,百姓“万民伞”相送》的博客,将江苏省泗洪县的纪委书记王守权推到了聚光灯下。短短两天时间,博客吸引了大批网民的关注,许多论坛转载,更引来多种猜测和争论。(12月2日《天府早报》)

  数百名群众自发地排着整齐的队伍,抱着铜匾,撑着“万民伞”,打着“清官旗”,集中在泗洪县政府门前,长长的一串鞭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阅读着这样的煽情文字,再欣赏着大有摆拍嫌疑的图片,和读者诸君一样,我首先想到的是质疑:这到底是作秀,还是真有清官?尤其是,这篇博客的博主还是泗洪县委宣传部的公务员,当然更加深了人们的怀疑。

  从图片看,“数百名群众”的说法可能难免太夸张,如此整齐划一的送行场面显然也是有组织行为,可为官一方数载,假如真能得到群众如此的表扬和肯定,仍属十分难得。然而,从公众反应来看,多数人显然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起由当地宣传部门操作的“升官表演”,说白了就是“拍马屁”。但我认为,我们暂且没有必要对此急着下定论,这一切还有待有关部门和媒体舆论的跟进调查。

  值得关注的倒是公众对于类似“清官报道”的态度。“这年头还会有清官吗”几乎是一种主流的思维定式。一方面,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清官,人们总是不情愿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但在另一方面,对于历史上的清官,却又普遍存在着浓厚的膜拜心理。“膜拜清官”说明人们梦想着多出一些清官,“质疑清官”却反映大家对梦想成真的可能性自己就高度怀疑——可以说,公众对于清官一直处在想得到却又不敢奢望得到的人格分裂状态之中。首先,人们之所以会膜拜清官,说明现实中的清官确实太少,为官底线在频频失守,让“清官”这一本来意义上的法定义务,已经上升为难能可贵的拔高道德;其次,产自个人道德而不是制度约束的清官,本身就难免虚幻。

  我想,正是由于为官底线的频频失守,加之纯粹基于个人道德的清官虚幻,让人们一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清官始终不敢相信,一面却又对历史上已被盖棺论定的清官顶礼膜拜不已。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