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侨报:世纪瘟疫背后的中国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8:31  中国新闻网

  

美国侨报:世纪瘟疫背后的中国之痛

  2008年12月2日,湖北宜昌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医务人员在对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检验。据卫生部通报,截至9月30日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根据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其中约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2月3日电 美国《侨报》12月2日发表社论《世纪瘟疫背后的中国之痛》指出,在中国,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不仅是一种医疗卫生问题,还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折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阶段、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防治艾滋病,不光要治标,更要治本。而治本之道,就在于与解决中国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相配套,与民生工程相配套,如发展不平衡问题、农民工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呼唤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减轻对患者的歧视、冷漠,不让他们成为社会上被遗忘、被轻视的一群,这也判定“和谐社会”的一个指标。

  社论摘录如下:

  昨天(12月1日),2008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每年的这一天设为“世界艾滋病日”20周年的日子。

  媒体报道说,当天,北京在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上悬挂了代表向艾滋病宣战的标志——红丝带;全国数十个城市的医疗人员走上街头和社区,开展“防艾”宣传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副总理李克强走进北京专门收治艾滋病患的地坛医院,考察首都的“防艾”工作。

  中国总理温家宝则在两天前便专程赶赴到“中国艾滋病重灾区”之一的安徽省阜阳市,深入村庄,看望艾滋病患者、孤儿和基层医护人员。这是他自2003年担任总理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必做的“功课”——在当今的世界政治人物中,这确实罕有。胡温之所以高调宣示艾滋关怀,显示出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已经带来深切的中国之痛,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克之。

  自27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今年7月底发表的《2008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3320万人(平均每天有7000人被感染),2007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250万人,因该病死亡人数约有200万。

  中国卫生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时,大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达70万,截至今年9月30日,大陆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万余例,今年新增感染者和患者近4.5万例,全人群感染率为万分之五(全球人群感染率则为中国的10倍)。

  中国艾滋病疫情虽说仍处于“总体低流行”状态,北京当局近年来防治艾滋病工作也获得国际社会认可,但令人担忧情况依然存在。

  首先,中国被几个艾滋病感染的高发国家包围着,受到严重的外来艾滋病威胁。调查发现,不仅毗邻中国西南的缅甸和越南艾滋病感染率高,即便是在流入哈尔滨市的俄罗斯人中,其感染率也非常高;而与中国西北接壤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则集中了全球高达98%的海洛因(毒品对艾滋病毒二次感染可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云南、广西、新疆和广东等地成为大陆艾滋病感染人数较集中的省区。

  其次,艾滋病例的传播地区呈扩散趋势。在全国2000多个县和县级市(区)中,有发现病例的已占86.3%,甚至一些偏僻山区乡村也有发现。

  第三,在感染艾滋病毒人群中,有逾六成人不知晓自己已被感染。官方指,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人害怕受到歧视而不敢接受检查、不敢暴露自己。

  第四,艾滋病毒感染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20岁至40岁之间的男性占比较高,而且无收入的学生和低收入的农民工开始成为艾滋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如去年湖南省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有77.1%的是进城打工的农民。

  因为这些农民工大多数远离家乡和亲人,难敌城市生活的诱惑,加之普遍缺乏防治知识,一旦患病不仅无钱可治,而且容易发生二次传播。

  艾滋病既给患者的人生蒙上阴影,也酿造家庭悲剧,甚至引发犯罪等连串社会问题,大陆近年因此而爆出的个案不在少数。

  所以,在中国,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不仅是一种医疗卫生问题,还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折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阶段、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防治艾滋病,不光要治标,更要治本。而治本之道,就在于与解决中国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相配套,与民生工程相配套,如发展不平衡问题、农民工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呼唤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减轻对患者的歧视、冷漠,不让他们成为社会上被遗忘、被轻视的一群,这也判定“和谐社会”的一个指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