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国时期商匾现身经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03:30  舜网-济南日报

  刻有“阜成信东记”字样的石匾。(记者 崔健 摄)

  本报12月3日讯(记者 李雪萌)今天中午,经二路363号院旧房改造整治工程施工队在进行沿街面施工时,赫然发现门楣上出现一处“阜成信东记”石制牌匾。据介绍,这块牌匾约有80年左右的历史,其出现为济南商埠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物证。

  下午3点记者获悉这一消息来到现场,看到3米多高的拱形门上,石匾镶嵌在建筑墙体中,四周被青砖包围。因为曾经被石灰遮盖住,字迹已有些模糊,但“阜成信东记”字样还清晰可辨。施工人员介绍,他们已经在此施工一个多月,这块牌匾是今天中午发现的,以前被石灰封在里面,随着施工外墙灰被打掉,才再次“重见天日”。

  据主持这次施工的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奎先生介绍,经二路363号到373号这相邻的几个院落的改造都是济南创意文化产业工程,这几处都是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前后的老房子,属于老商埠区,当时这里棉麻生意比较繁盛。记者现场也看到,这几处院落建筑都很精美,是典型的民国时期西式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成后这里曾长期作为卖油作坊使用。“阜成信”是济南比较有名的一所棉花行。史料有记载“1909年堂邑县棉花商贩王协三在济南商埠开设阜成信棉花行”。曾有一说其棉行名为“复成信”,这个争议随着牌匾的发现水落石出。史料没有记载“阜成信”的具体位置,这块牌匾也给出了答案。刘奎介绍,“东记”二字说明至少还有“西记”或者“老号”等其他分号,也证明了其经营规模。同时这也证明了作为商埠区经二路一带当时的繁荣程度。

  刘奎介绍,363号院落整治只是这次整治工程的开始,就有了这样比较重要的发现,之前在施工中还拆下来很多雕工精美的花板和铁制栏杆,都很有价值。相信接下来几个老院落、老房子的改造整治,类似的史料信息会出现更多,对济南开埠史会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刘奎同时说,这次发现再次证明,老建筑的整修不仅仅是为了让城市外观更好看,还能为城市历史研究提供物证。建筑本身附着了很多有价值历史文化信息,有关方面应该加强对这些老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

  王协三的“阜成信”棉行至今不过百年,其棉行后来的发展怎样、王家有无后人在济南生活?整治工程将持续到春节以后,随着工程进展还会有哪些有价值的史料一一出现?本报都将继续关注。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