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生活好了,外出打工的都想回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04:4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甘冰

  “扒开稻草看看,里面都是大鹅蛋。”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耀福站在田间,指挥农民往种好的土豆地里盖上稻草,“来年春天,扒开稻草,里面就都是黄灿灿的土豆了。”陈耀福指着一片片铺好稻草的田地说。

  稻草覆盖土豆免耕技术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作“懒人种田”。以前,当地农民都习惯于烧掉稻草,这不仅污染空气,也浪费资源。而这种“懒人种田”的技术让农民不用深耕,就能有好收成。如今,不仅土豆免耕,水稻也可以实现免耕。

  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成为了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广西更是克服了非典、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疫情和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全区农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增收最多的时期。

  “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想回来”

  感受到农业新技术好处的还有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泉东村的赖阿婆家。2006年冬,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进村开展结对子科技联姻之后,在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她们一家应用冬种马铃薯+双季稻、一年三熟三免耕高效生态循环栽培模式。由于技术轻便,节省了劳力,家里的年轻人和很多村里人一样,想外出打工的打工,想做生意的做生意,原来紧巴巴的日子开始宽松起来。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的数据表明,广西首创了粮食作物“三免”技术和经济作物“三避”技术,2002年以来累计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面积5600多万亩,增收近40亿元。2006年,水稻免耕抛秧推广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一免带三免,三免带多免”、“一年三熟三免耕”的创新发展,创造了5个全国之最。此外,广西累计推广农作物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5000多万亩,新增农业效益80亿元以上。

  “利用新技术种植,现在农民生活好过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想回来呢。”一个瑶家姑娘说,她6年前嫁到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白牛村时,那时满眼都是瓦房,自从村里采取“集体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管理,小组协调生产”的合作经营方式种植优质脐橙后,农民年收入可以达到七八万元,村里家家盖起了小洋楼,用上了沼气。

  近5年来,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左右,成为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地方;农业增加值200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国排位从2003年的第12位提升到2007年的第9位。2004年以来,广西连续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元以上,2007年达到3224元,同比增加400元,增幅达12%,创历史新高。

  新农村建设亮点不断

  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街道干净整洁,户户都用上了太阳能和沼气池。每一户村民的别墅也是生态旅游的小旅馆,家家挂着酒楼旅店的牌子,里面均有七八间标准客房。

  莲花镇党委书记欧阳军辉说,红岩村有农民100多户,人口400多人。过去,红岩村的经济非常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产靠救济”的贫困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红岩村的群众团结奋进,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种上了月柿、柑橙等水果,逐渐建设了生态家园,过上了富裕生活。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2007年达到9200多元。

  2007年,桂林全市集中力量重点开展4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突出抓好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了40个种、养产业基地和13个旅游产业基地。40个试点村2007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60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元。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起,广西将连续5年从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机关和单位选派干部下基层,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年下派干部达3万多人。这意味着广西的1436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1名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的干部驻村,直接服务农村和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报南宁12月3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