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4:一台黑白电视“映”出多彩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05:38  燕赵晚报

  1984年

  大事记

  2月16日 河北省国防工业建筑工程公司工人王德恒为抢救在动物园落水的小学生光荣牺牲,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追认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4月20日 刘广义、马胜利等14人承包经营石家庄市造纸厂。

  12月22日 石家庄市第一座大型公路立交桥--北道岔立交桥开工建设。

  □本报记者 孙会芳 张瑞谦 路其强 /文 本报记者 闫志国 /图

  (1)黑白电视·蛮金贵

  梁家老宅的南墙上,如今挂着一台液晶电视,37英寸的。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老屋和这台充满了时尚感的液晶电视,形成强烈反差。

  原先,这间屋子里,摆着一台黑白电视,14英寸大,环宇牌的。那是梁家的第一台电视。

  梁家四子梁惠斌说,液晶电视色彩柔和,屏幕大,是做显示屏用的,电脑显示器太小,怕损害正在上幼儿园的双胞胎子女的视力。而那台黑白电视是大哥结婚两年后买的,后来大哥盖了新房,就把那台电视搬走了。

  如今,那台黑白电视放在梁家长子梁英芳的二层小楼一角。“去年整理家务时,老梁觉着家里有彩电了,这台黑白电视用不着了,在屋子里摆着碍事,正好有个小贩收破烂,就打算卖掉,我没同意,把他制止了。要不,你们就见不到它了。”梁英芳的老伴何贵贤说,已经20多年了,有感情。

  梁英芳从外间拉了一个插座,不够长,又接上一个插座,才给黑白电视接上了电。

  “早就不看了,也不知道还出不出人。”梁英芳说着,摁下电源,落了一层浮尘的屏幕上出现了花点,随后发出了“哧哧……”的声音。梁英芳摆弄了一下天线,又换了一个台,画面逐渐清晰起来,噪音也消失了。

  “那时候的电视,质量就是好,这都20多年了,一次都没修过,还能看呢!”梁英芳说。

  何贵贤说,别看这东西现在没人理了,当年可金贵了,花了400多块钱,托人才买回来的。

  (2)“稀罕物”·排队买

  1984年之前,电视绝对称得上是“稀罕物”,拥有一台电视的家庭也是极少数,不像现在,一家两三台电视也平常得很。

  那时梁家对门,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家里条件挺好,买了一台黑白电视,12英寸的,有限的几个电视台正在热播《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吃完晚饭,几乎没什么业余生活的人们就纷纷来到他家,看这些百看不厌的电视剧。

  “那位退休教师总是把电视摆在院子里,让大家围在一起看。”梁惠斌说,那时十三四岁的自己正值“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也就和邻居们一样,天天跑到对门家去看电视。

  到对门家看电视的人很多,去晚了只能在后面站着看。当时梁惠斌就想:要是家里有一台电视,那该多好呀!

  那时虽然已经有了鼎鼎大名的环宇电视,可要想买一台彩色的,得凭票,甚至加价才能买到;黑白电视倒是不用票,但也得排队等。当时环宇电视机厂一名青工参加厂里组织的集体婚礼,目的之一就是想得到一台平价彩电的购买资格,可见当时电视还真是蛮金贵的。

  一名知青在张营下乡时,和梁英芳很熟,后来返城进了环宇电视机厂。通过这层关系,1984年春节前,梁英芳才好不容易买了这台黑白电视。“当年有一台环宇电视,可是好多家庭的期盼!”

  要知道,诞生于1970年的环宇电视机厂,在1984年已是石家庄人无可争议的骄傲,市区交通图上就印着环宇彩电出口英国的广告,环宇电视在全国都是赫赫有名。这样的辉煌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初期,在那些年里,拥有一台环宇电视一直是众多家庭引以为豪的事情。

  令人遗憾的是,环宇未能继续书写辉煌,1990年代走过顶峰之后的环宇开始走下坡路,之后迅速衰败。如今,它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当年凭票才能买到的环宇彩电,在市场上再也买不到了。

  (3)看春晚·找信息

  大哥买了一台电视,让和大哥住一个院子的梁惠斌特别自豪,他再也不用出门到邻居家看电视了。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大过年的也不好挤到邻居家去看,后来听邻居聊起来,老长时间心里都挺别扭。等到了1984年春节,家里有了电视,全家人围在电视前,从开头一直看到了结束,感觉那个幸福啊!”何贵贤说,从那以后,年年除夕,一家人都会围在电视旁看春晚,只不过后来黑白电视换成了彩电。

  不过,梁英芳不像弟弟和妻子那样热衷于看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而是更关注新闻,中央电视台每晚7点的新闻联播,他是必看的。有些广告节目,梁英芳也挺关注。

  “前一年,承包砖厂失利了,我自己总结就是不懂行。1984年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在热火朝天地争着‘承包’、‘下海’、干事业,深圳特区只争朝夕的精神经常上电视,我却没事干。多看看新闻,就是打算从新闻里发现发家致富的信息。”梁英芳说。

  当时电视里,养兔、养鸡的广告非常流行,梁英芳看了一则养长毛兔的广告后,花80元买回了4只长毛兔,试着养,结果“没有成功。”

  尽管没有成功,但是从新闻节目和广告中,梁英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特别关注时政要闻,从那里能够感知国家政策的变化。”如今已经享受到幸福生活的梁英芳,显然对这个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有着清醒的认识——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了他发家致富的好机会。

  (4)液晶电视·新“三大件”

  1987年,梁家次子梁志斌买了一台窗式空调,开始享受凉爽的夏天;

  1995年,梁英芳又买了一台冰箱,香雪海牌的;

  1996年,梁惠斌结婚时,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就更不在话下了;

  随后几年间,DVD、微波炉、电磁炉等更加新颖的家电,顺次进入梁家,彻底改变了梁家的日常生活。

  像全国大部分家庭一样,如今,在梁家各个小家庭里,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家用电器一样都不少。梁惠斌四口之家,就有三台电视,其中包括那台37英寸的液晶电视,另有三台空调。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巨大变迁,在一台小小的电视上,在一件件家用电器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今,梁家下一代早已习惯了各种家电带来的舒适生活,父辈们为买到一台黑白电视而欣喜不已的情景,他们也许只有通过倾听才能感受到了。

  ■征文·“我的1984年”

  等了十四年的毛衣

  ●陈志华

  我心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结婚那天如果能穿上一件毛衣,该有多好!但我不能向母亲启齿,家里穷……只是把这个心愿悄悄地埋在心底。带着深深的遗憾,穿着一件咖啡色条绒棉大衣,我出嫁了。心中暗自思忖:等以后有了钱,我一定先买件毛衣穿!

  没承想,这一等就是十四年!结婚后,我和丈夫节衣缩食,攒钱准备盖房。我俩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足70元,要掰着指头算计着花,上有六十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儿女……买毛衣之事怎好意思提到议事日程?

  1984年春节前,家里有了一点余钱,我狠狠心,决定给自己织一件毛衣过年穿。城角庄百货商店,纯毛线24元一斤,我花36元买了一斤半。那时穿毛衣的人并不多,我们单位一个年轻姑娘穿着件红毛衣,前襟是麻花样突起的花形,特别新颖。买到毛线后,我立马向她请教织法。

  晚上,我一边织毛衣,一边偷偷地乐。想到终于要穿上心仪已久、梦中都念念不忘的新毛衣了,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十四年了,我已由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等成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了,想起来心里又不免一阵酸楚!平时经常用白线手套拆的线织线衣,所以织起毛衣来,飞针走线,得心应手,一点也不觉着累。一天晚上,丈夫揉着惺忪的睡眼说:“都12点半了,还织?”是呀,为早日穿上新毛衣,我乐此不疲。

  第一次穿上新毛衣,这才体会到穿毛衣的感觉真好,比穿臃肿的棉袄美多了!我站在穿衣镜前,左看看,右瞅瞅,前照照,手拿小圆镜再后照照。此时,我倏然发现已步入中年的我,身材依然是那么苗条。我孤芳自赏,自我陶醉……

  结婚十多年,尚未照过单身照的我,这次穿着新毛衣,专程到“向阳照相馆”拍了一张一英寸的黑白照片。内穿淡蓝色的毛衣,外套配上一件单位发的藏蓝色西服,既庄重、又别致。烫着短发的我,那真叫精神!我仔细端详着照片,心里美滋滋的,我把这张照片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我的这件毛衣也早已光荣“下岗”了,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羊毛衫、羊绒衫。

  这件毛衣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而1984年也成为了我永远难忘的一年。

  (请作者到石市中山东路313号新闻大厦11楼领取精美“完美”化妆品一套。)

  ■征集

  拿起笔,记忆改革开放的“那一年”

  有奖征文继续进行,期待您的参与

  本报讯(记者 张瑞谦)本报“我的30年故事”有奖征文继续向社会征集。

  我们希望大家能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30年间某一年度您的亲身经历。要记住,您讲述的不是整个30年,而是其中一年。“我的1990年”、“我的2008年”……也许,您所讲述的故事,就是那一年的主题。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电子邮箱地址:yzwb1223@sina.com;邮寄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13号新闻大厦11楼燕赵晚报时政新闻部,邮编:050011,信封请注明“我的30年故事·征文”。

  【报中读史】

  “商品经济”

  破壳而出

  □本报记者 袁媛 崔虹

  1984年简直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翻开这一年的《石家庄日报》,我们看到了太多重量级的关键词:邓小平南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小平您好、马胜利、王德恒……

  1984年的空气里躁动着激情。邓小平南巡及特区的示范效应,在这一年吸引了一大批嗅觉灵敏的先知先觉们纷纷“下海”改写人生。省城3000多个体户在京津沪等城市建立了40多个地方产品销售窗口,成为省城第一批“弄潮儿”。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地形成过三次下海浪潮,而第一次就发生在1984年。

  南巡结束后,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石家庄日报》当日用三个整版的篇幅详细解读了这个从“计划”里脱壳而出的“商品经济”,并连续以《安了心,壮了胆,挺直腰板发展商品经济》为题配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出,解决了当时中国前进的一个根本问题。《中国经济周刊》在《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中,把“有计划商品经济”评价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这一年还是“神话的缔造年”,石家庄的马胜利因一纸承包大字报一夜成名。这名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个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的人,4年后创造了石家庄市造纸厂利润增长22倍的神话。引用当时《石家庄日报》的一句话,“他们这种改革精神象一枝报春花,预示着我市企业全面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

  神话仍在继续,马胜利之后,石家庄市拖拉机厂、长征胶鞋厂、棉纺企业等都开始承包。许多工人挥舞着手臂在承包大会上高喊“大锅饭养懒汉,承包了使劲干”,而这些画面至今仍清晰地印在《石家庄日报》里。之后,当时2218平方公里的石家庄成为了企业改革的试验田,全市的改革气氛像被一下子激活了。石家庄这个当时被誉为改革“自学成材”的城市,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相映生辉,成为当时“南深北石”中的一极。

  这一年最能诠释民众情感的词汇出现在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一群北大学生游行瞬间突然打出的意外横幅,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这个著名的口号就是——“小平您好”!画面瞬间传遍全国,引起亿万中国人民强烈共鸣,成为20多年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

  这一年“难忘记忆”中还有王德恒,那个敦实憨厚的小伙。他来不及脱下厚厚的棉衣就扑向冰窟,去挽救一个孩子的瞬间,定格成当时轰动石家庄、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壮举。中华民族“两湖一山”的英雄群体,永远铭刻在那代人的记忆中。而“两湖”之一的沉绿湖边的这一幕,是省城人的骄傲。

  ■“精英”之路(七)

  栉风沐雨千里行

  ●江 枫

  为保障电大学习时间,翟志海找到领导要求调换工作,由白班改夜班。领导起初不同意,奈何翟志海决心已定,反复央求,并生平第一次学会了送礼,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暑期电大放假,翟志海约上三名工友,每人携带120元,骑车旅行,从石家庄出发,经保定、北京、天津、唐山到山海关,一路观览河山,畅想未来。四人风餐渴饮,晓行夜宿,到达唐山地面时,不料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慌忙中四人分散成两组,翟志海和一名工友不见同伴,冒雨赶赴秦皇岛。台风呼啸,同伴音信全无,身上的钱所剩无几。等台风过去,上街买烧饼充饥,不料正遇到失散的两位同伴,其中一名缠着绷带,一瘸一拐迎面走来。四人相见,百感交集。原来,队友自行车出故障,冒雨推车百余里,遍寻同伴不遇,不期邂逅异乡街头。

  【学者视角】

  “笑得要死”是伟大成就

  ●赵新月

  三十年来,小康生活的七级浮屠平地而起,一同崛起的还有一座“欢笑之塔”,很多文艺品牌为此贡献过砖石,其中最经典者,乃春节联欢晚会也!

  每年这一夜,中国人笑得最剧烈。有人曾经制作了像温度计一样的“笑的量度”,自下而上分别注明:冷笑、有礼貌的笑、微笑、不出声的笑、笑、大笑、狂笑、笑得直不起腰、笑得要死。春晚是让人笑得要死的夜晚,欢笑像体温计里的红色汞柱一样刺破42度的顶点。

  为什么前些年中国人那么喜欢春晚?

  因为心里发痒!亚里士多德说,笑是因为痒的缘故:“为什么人的腋窝和脚心最怕痒?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皮肤最娇嫩,因为凡是平时最少触动的部位才最怕痒?”

  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中国人几乎没有笑得要死的纪录,因为灵魂的“腋窝和脚心”虽然娇嫩,但一直像禁忌一样未被触动,而心灵的手背和脚面都被“革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再剧烈的摩擦只能徒增麻木。春晚导演和演员们绕开这些长茧的部位,用他们的智慧、才情,以及又馊又嘎的坏主意,搔到了老百姓平时最少被触动的也是最娇嫩的部位,那是久被遗忘的笑穴。

  中国人并不是不苟言笑,相反,在世界上是最喜欢笑的民族之一。有人就此为75个国家进行过五星级评比,星级越多,说明越爱笑。中国人属于四星级,也是亚洲唯一进入四星级的国家。

  人类一直有四个愿望:其一是活着;其二是和平;其三是幸福;其四是笑!改革开放三十年,温饱早已解决了活命问题,得体的国策解决了和平问题,小康生活解决了幸福问题,三个愿望都得到满足时,中国人最向往的是笑、笑、笑。而此前十几年或几十年,老百姓活着都难,不是外患就是内乱,一个缺少幸福感的民族,哪里会开怀大笑呢?当前三个问题开始陆续被满足时,春晚适时地引爆了一个民族笑的弹药库。

  1983年、1984年的第一、二届春晚,让家家户户都收获了几公斤的笑声,此后这种笑的分量以平方、立方甚至N次方的速度增长,一如国民经济的增长。不过,好景不长,最近一些年人们开始对春晚骂骂咧咧了,抱怨越看越没劲。

  原因何在呢?纵然人的腋窝和脚心最怕痒,但天天挠它,也就不痒了,甚至还会结出茧子,拿针刺都会麻木。节目要想让人笑,还必须开发比腋窝和脚心更怕痒的部位。

  据说,美国的学生一直奢望增加一门课程,专门培养笑的课程,每年举办一次。生活在中国的人比他们幸福,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就是一个学习笑的大学校,每年除夕举办一次,学生不分男女老幼,不问职业信仰以及已婚未婚,喜欢学就学,学完就笑得直不起腰来,笑得要死。这个学习笑的大学校已经创办了25年,毕业生超过数千亿(次)。

  笑得要死,这应该是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吧!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