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拯救“百家讲坛”其实很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07: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百家讲坛不行了!百家讲坛收视率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了!百家讲坛进入死亡倒计时了!

  百家讲坛真的不行了吗?百家讲坛还有救吗?如果有,谁能拯救它?怎样救?我的看法和目前许多人的看法完全相反,我认为百家讲坛不但可以不死,而且拯救它还很容易。

  目前媒体对百家讲坛批评最多的是它的“伪学术化”,一帮真实的学者、教授在百家讲坛讲着虚假的学术,比如易中天根本不是研究三国的,刘心武红学是外行,于丹碰到有人和她在学术问题上较真她就只有选择躲避等等。

  这些都是事实,问题是百家讲坛改学术化之后它就有救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百家讲坛早期其实很学术很精英,来的是霍金、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人物,结果呢?百家讲坛后来火爆了,恰恰是因为那些“真学者的伪学术”。

  结论是,学术化、精英化不是拯救百家讲坛的方向。

  那么,百家讲坛的拯救之路又在何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回答百家讲坛是怎样起家的?它目前衰落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百家讲坛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无意之中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第一股浪潮。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全面落后西方之后,崇洋媚外便成了主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中国文化于是出现了第一波回潮。

  除此之外,百家讲坛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是,它以“功利”的方式满足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它的视角总是锁定这样几个关键词:权术(有人也称它为管理)、赚钱、猎奇以及心理按摩等等。

  那么,百家讲坛又为何今天风光不再了呢?主要原因是用功利的方式去挖中国的历史文化已经被他们挖掘得差不多了。明白了百家讲坛兴衰的根本原因,也就很容易看清百家讲坛的未来,如果百家讲坛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讲坛”,它近期的前景确实不太乐观,它需要等待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二次浪潮。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百家讲坛将自己定位成“用通俗的方式向老百姓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讲坛”,它就能立即浴火重生,因为这方面老百姓的需求实在太大了。我相信至今仍有很多人知道《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据统计它的发行量接近一亿册,并影响了几代人。这提示,百家讲坛只要以普通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不再把自己束缚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上,可讲的内容其实非常多。

  至于有人担心百家讲坛的学者明星化会对中国学术产生负面影响,我自己作为一个学者,当然理解这种担心,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通过消灭百家讲坛来解决的。许多人爱用西方的情况说事,实际上西方也有两种学者,一种偏向研究、一种偏向科普,如果碰巧能写出一本畅销书,照样获利颇丰,不过不同的是,他们不会因此被认为是“高级”学者。另一方面就我接触过的西方学者而言,他们普遍抱怨他们的报酬低于他们所作的贡献,所以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不是因为兴趣,谁还会做研究呢?

  (张结海知名心理学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