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牛踩出全国样板宁六公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07:18  南京晨报

  “远看要饭的,近看拾破烂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养路段的!”省公路局退休的老书记、68岁的沈祥浩这样形容30年前修路工。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我国第一条一级公路宁六公路建设30周年,沈老和当年一起修路的老交通们昨天齐聚宁六路,谈起了30年前修路的往事。

  牵着老牛踩路基

  “那时我们修路艰难啊!”沈老当年是交通局公路处路政科科长,一直奋战在宁六路上。1976年11月宁六公路开始施工,1979年10月13日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高等级汽车专用道,施工技术、设备非常落后。“没有施工车辆,我们就把三轮车、农用推车、翻斗车、拖拉机开到路上;没有压路机,就用老百姓的碾子、滚子来压实;打夯时,我们就牵来农民家老牛来踩路基。”

  最难的是铺沥青。沥青拌合物需要170℃的高温,没有拌和机就在路边挖一排沟,沟里填上柴火烧,上面铺上铁板,在板上直接将沥青和石子烧热拌和,就像糖炒栗子一样,然后用小推车推到旁边公路上摊铺。“一个工地上有十几个锅在烧,我一天最多烧了28锅。”

  半年铺了2公里半沥青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桥北却没有一条通往苏北、华北像样的连接线。当时下了大桥,只有十米宽的土路,到泰山新村后,接7米宽的浦淮路。从南京城去一趟六合27公里,得走半天,因为路太窄两个车子一交会就容易出事。

  在全国建一条一级路,江苏省动用了4个市的7支队伍上千人参加“会战”。工程队只有一台压路机,机械手每天忙个不歇,吃住睡都在车上;工人们从早晨7点就起来,一直干到晚上11点,没有一个叫苦的。“铺沥青很苦,一天就一毛钱的沥青补贴,还有一个咸鸭蛋是营养补助。”

  虽然大家干劲十足,但是毕竟生产力有限,他的队伍摊铺沥青,半年时间只推进了2公里半。

  13分钟跑完全程

  宁六路被称为第一条一级公路,是因为它的路幅、路基以及隔离栏等以后都成为了国家一级公路标准,上海、浙江、湖北等全国各大省市都来参照学习。“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高速公路的说法,但是实际上这已经算是中国高速公路的雏形。”早在1991年就有专家这么评价。

  宁六路的设计者东南大学教授徐吉谦告诉记者,早在设计之初,他就按照120公里的时速来设计了,“通车当天,南京市委第一书记储江让司机开车,全长24.7公里,就用了13分钟,他当时特别激动,《南京日报》专门做了报道!”

  虽然设计时速120公里,不过在通车之时还是限速为80之后改为60公里,第一年的平均时速大约54公里,这是其他道路通行速度的两倍!

  不仅设计速度超前,这条路还有几个重要创新,实现了汽车专用和两块板分道行驶。当时的道路全都是人畜混合,而宁六路用老路做辅路,新路的双向四车道只跑机动车,马车、自行车、拖拉机等走辅路。“为了不让自行车上行车道,我们路政科派人在路边拔气门芯!”沈祥浩笑着说。

  而两块板分车道更是开先河,以前的道路没有划分割线,也没有隔离栏,大家靠自觉,而宁六路中间种了小树做隔离,真正成了双向四车道。

  通车第30年,我国第一条一级公路———宁六路由当初的4000车流量到4.2万辆,整整增长了10倍。而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江北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则远远不止10倍。

  作者:王宁宪 刘海琴/来源:南京晨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