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春季高考,放弃还是坚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07:28  解放日报

  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寂寞地拉开了帷幕。因为报考人数连年下跌、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明年本市8所高校计划通过春季高考招生950人,继2007年1800人、2008年1500人之后进一步缩减。

  2000年,上海推出春季高考,打破“一考定终身”,给学生多一次选择和入学机会。北京、安徽、内蒙古等地也相继推出春季高考,着实热闹了一阵。此后,因为招考的供需双方表现日益冷淡,外省市纷纷取消春考,如今只留下上海“独扛大旗”。

  “春考”,究竟怎么了?

  究竟遇到哪些“坎”

  推出春季高考,其“提供多次入学机会,营造宽松教育环境”的制度设计思路无疑值得肯定,当时也颇受社会舆论的好评。每年6月高考之后,有一批考生可能落榜,还有一批考生由于种种原因发挥失常,第二年的春季高考则为他们提供了再次尝试的机会。春季考试,春季入学,形成一年“两考两招”的高考新格局。

  为何春考会由当初的一致叫好变为不温不火,以至越来越惨淡,甚至被不少地方取消呢?

  上海师大教授张民选分析,首要的原因是如今6月高考与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数,远比2000年时多。在6月高考前,特别优秀的考生被名校自主招生“预订”,还有许多学生被专科层次高校的自主招生圈走,6月高考的录取率又逐年提升,而每一届高三毕业生人数却并没有增加。如此一来,留下来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数量就少了,春考重要性也相应下降。

  其次,“春考春招”给高校管理带来麻烦。例如,某校通过春考招生200人,分散在10个院系。如果单独编班,人太少;如果把这批学生插到上一年9月份入学的学生中,教学又有问题。因此,一些热门高校和本科院校并不热衷参与春季招生。

  同时,春考人数减少,对考生、高校和教育考试部门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春考考生偏少,生源整体素质相对不如参加6月高考学生,于是参与春考的高校数日益减少,推出的热门专业减少,春考对考生来说也就成了“鸡肋”。而考生虽少,但命题、保密、阅卷等环节同样需要一丝不苟,所以一些省市不愿再将春考坚持下去。

  部分高校试行“春考秋招”

  春考遭遇的“坎”,上海有无办法跨过?

  “春考春招”给高校管理带来很多不便,那么是否可以试行“春考秋招”?据了解,2009年参与春考的沪上8所高校中,上海大学、上海商学院将试行“春考秋招”,即学生今年底明年初参加春考,明年9月随“大部队”一起入学。

  张民选分析,一些发达国家,尽管一年设置多次大学入学考试,但学生入学还是放在每年9月份。这是因为这些大学的学分制虽已较为完善,但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系统性很强,学校很难将它们分隔成段,每学期开设许多课程供学生选择。

  一些教育专家提出,要降低春考的高成本,建立高考题库是一条途径。美国的SAT(大学入学测试)一年考几次,就是靠庞大的题库在支撑和运作。有了题库,春季高考、6月高考都可以受益,可以降低考试成本,而且能够使两次高考的难度相当,进一步体现统一性考试的公平性。同时,设置题库还可以使每一年的高考难度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春考该如何“变脸”

  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春考要改变寂寞的现状,生源质量很关键。春考的生源被自主招生等“分流”,这是客观影响。而从其本身分析,只有高中毕业生才能报考、在读生排除在外的规定,把春考的对象局限于6月高考的“失利者”,其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寥寥,对重点大学没有什么吸引力。专家认为,可以考虑让在读的高三学生报考春季高考,让春季和6月高考的生源质量接近,高校参与招生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也有教育专家建议,把春季高考演变为“学术水平测试”。如今,上海高校自主招生搞得热热闹闹,根据成绩给予考生不同程度的“优惠录取政策”,考生赶了这场赶那场,不愿放弃每一个机会,十分疲惫。高等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教授建议,如果把春季高考设计成“学术水平测试”,就可以服务于高校的自主招生。这一测试可分为本科和高职高专两类。自主招生高校可以对申请者的测试成绩提出要求,并结合申请者其他方面的表现,或设置面试等环节,进行自主选拔。

  “建立一项制度不容易,放弃一项制度很容易。如何把春考制度设计得更完善,对上海教育是个挑战。”张民选说。


本报记者 徐敏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