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认识大将许光达

  11月29日,长沙晚报校园记者俱乐部组织了近百名校园记者前往长沙县黄兴镇的许光达故居参观。

  在前往故居的路上,让小记者们例举一些他们知道的许光达的事迹,很多人哑然。回来的路上,他们已能清楚地解说“让衔明镜”“誓死不退党”“十年别妻女”等故事了。

  从校园记者俱乐部组建至今,已经组织了好几批校园记者前往故居、纪念馆采风。从操作的层面来讲,组织这样的活动,诞辰日也好,纪念日也罢,有个好的新闻由头。从教育的层面来讲,这样的活动,确实能帮孩子填补一些历史知识的空白,能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某种精神。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意义”吧。

  每一次带孩子们到故居、纪念馆做活动,对于他们的安全保障不堪压力,很担心有任何闪失。同时,也很觉欣慰,有时候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他们,他们渴求的眼神、认真的记录和小脑袋想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觉得澎湃的热情让凝重的纪念馆多了几分活力和激情。

  当活动支持方告诉编者,你们的小记者是参观时间最长的一批小学生、是记录听讲最认真的一批小游客,这时,我们就想,这样的采风活动要多开展,要形式更新的开展,为了让更多的校园记者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记住历史,就像这一次认识大将许光达的旅程一样。——编者

  缅怀

  刘玉欣大同小学校园记者站

  为了纪念许光达诞辰100周年,长沙晚报校园记者俱乐部组织小记者前往许光达故居参观、采访。

  我查找的资料显示,许光达出生的这个地方在以前是叫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汽车在一个禾坪里停下后,只见一幢两层楼的现代民房、一群晒着太阳的人和几条溜达的小黄狗,全然感觉不到有位大将的故居坐落于此。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绕过那幢民房,才找到许光达的故居。故居有两处建筑。一处是许光达及其家人曾经住的房子,平房,黑瓦白墙,后来才知道故居是在三四年前重新修缮的,所以看上去不很陈旧。还有一处是许光达生平事迹陈列室,两层楼的纪念馆布局很紧凑,都是许光达的生平事迹介绍,大概分为了他的革命生涯、他的军事贡献以及他和家人的故事。

  在纪念馆里,我们跟随讲解员,在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文物面前,仔细聆听着将军伟大一生的坎坷经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解放军装甲兵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让我深有感触。

  在陈列室,讲解员阿姨说到:“许光达将军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就要建设好人民装甲兵,死也要死在这个事业上。”这句话,我记忆深刻,感受到将军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

  许光达将军,我们深切缅怀你,我们永远不会忘却这位伟大的将军!

  感动

  罗晶颖育英小学校园记者站

  11月29日上午,我们长沙晚报的校园记者们集体乘车前往长沙县黄兴镇许光达的故居参观采访。坐在车上,大家好奇地聊着许光达的故事,“许光达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建立了哪些功勋”、“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带着满肚子疑问,我们到达了许光达故居。

  下了车,我们排好队前往陈列馆,一位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了许光达的故事。

  有同学好奇地问:“他是什么职位?”讲解员回答:“许光达被封为大将,当初许光达要把大将的位子让给别人,自己只想当上将。许光达宽厚待人,从不摆出将军的架子,与官兵心贴心。”

  她还告诉我们:1928年的10月,许光达在长沙与邹靖华结婚,十天后为逃避敌人的追捕而分离,直到1938年在延安相见。他们坚贞的爱情和为大家牺牲小家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有一种精神激励我

  江怡昊大同小学校园记者站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数十名校园小记者一路颠簸来到了长沙县黄兴镇,参观了许光达故居,并了解了许多关于许光达的事迹。

  “许光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之一,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军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1927年8月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的战争。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

  听讲解员阿姨说到这,我已对这位将军心生钦佩之情。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不已。

  讲解员阿姨继续解说:“在我们的祖国解放之后,他又为祖国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命组建装甲兵部队。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在他的手中诞生的新中国第一台轻型坦克在我国建国10周年庆典上,从天安门前驶过。他又被誉为‘中国装甲部队之父’。”

  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将军,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二月兵变”事件遭受迫害,于1969年6月3日在北京含冤逝世。

  参观的时间虽然不到两个小时,但我对许光达将军的钦佩,真是不能用言语表达。我永远铭记他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而且我以他的那种精神作为我的榜样,激励着我不断向前,永不放弃!

  参观许光达故居有感

  黎芷刘大同二小校园记者站

  初冬的一个周末,阳光普照,我们小记者带着愉悦的心情,从学校前往中国装甲大将许光达的故居参观。

  一路上,我们“跋山涉水”,几经周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长沙县黄兴镇。我们兴奋地下车,往左一看,哇,竟然有一辆坦克,这可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走向纪念馆。

  纪念馆外绿树成荫,楼房前面有一块很大的坪。这里面的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大厅的正前方有一幅大大的许光达的照片,下面是他的简介。只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导游姐姐,带着微笑向我们走来,开始进行介绍。许光达大将是1908年11月19日出生,是我国装甲兵创始人之一,于1969年6月3日含冤去世。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光达大将因为“二月兵变”在北京含冤去世。在清理遗物时,人们发现他在《毛泽东选集》的扉页上,毅然写下“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艰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的诗句。从他坚强不屈的诤言中,我感受到他不惧邪恶、无私无畏的革命意志和情怀。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在春天里,同十个海子一起复活,一起嘲笑那个悲伤而野蛮的海子。你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说我立志要成为一个文学青年——在读完海子的《春天,十个海子》之后,我把自己也写了进去。尽管无法完全读懂,那种哀伤依然流淌在我和他之间。

  我只想生活得像夏花般灿烂,所以我热情地追求美好的事物。语文,一种赋予了我前进力量的神奇信念,一直被我追逐。

  很多人说,是你对母语的深厚感情促进你用它去写作,用它去抒发情感。而我的感情,仿佛只能用汉字写成。这是一本写满了故事的童话书,是一本写满了传奇的励志书,但这本书为什么越翻越厚?上面文字的墨迹为什么越浸越深?我读它,觉得它也在读我。每随书页的翻动,我倾听得到心脏的怦动。语文是一册多么神奇的书籍。

  我是那样热烈的追逐着它——海子呼喊了瘦哥哥凡高,但丁腰系了谦卑的灯芯,威廉高呼了我心的升腾。我去我的每一句话中找它,去我的每一个感情变化中找它,甚至去午后的草地上,去巨人思想里。是的,每一次我都看见了它,却只碰得到它的衣袖。它愉悦地欢笑,洒下它温暖的气息。语文是一个多么善变的精灵。

  它丰富而热烈的情感,可以细腻,可以粗犷;可以低语,可以嘶吼;可以安静,可以暴躁。语文可以成为毕淑敏笔下心灵的良药,可以成为余秋雨笔下波澜的历史,可以成为周树人笔下锋利的匕首。如果,它存在过几千年——那么它不是死了几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几千年的生命。它,还是语文吗?语文是任何一样生命顽强的物质,是任何一种内涵丰富的精神。

  要我如何更贴切地形容它呢?清泉石上流。这种美,流淌在了我心间,是我追求的炽热——思想的自由、言语的自由。然而又宁静致远,涓涓淙淙。畅饮了那如同千年佳酿的清流,灵魂犹如拂晓的山林般澄澈。是心底的那个声音在高声呐喊:“看呐,这就是语文给我的自由!”

  夏晶艺长沙市一中高二8班

  湘都神韵

  日月连线,星辰留情。这里有着山水洲城的人居理想,这里有着可溯千年的历史足迹,这里有着抗战烽火的血色光阴,这里有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满腔豪情。

  这是一片坚韧的土地,养育了无数百折不挠的星城儿女。七十年前,文夕大火烧红了半边天,抹去了古城那曾经辉煌的见证。残垣断壁,睹物思情,看着曾经的故里已成回忆。但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用沾染着血与泪的手,拾起点点碎瓦,捡起块块残砖,誓要重造这被烧焦的通都大邑。

  复兴之路何其艰难,满地荆棘,步步泥泞。百年一遇的洪水,淹没的不仅仅是楼房,还有那滴滴汗水的结晶。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用生命铸成梦想最后的一道防壁。眼看着楼房渐渐鳞次栉比,街上路上热闹景气,故里的春天就要来临。可是,上天再次发起了脾气,那年的雪洋洋洒洒铺满了整个星辰大地,冻结了正欲高飞的梦想之鹰。他们仍然没有放弃,拿出了江南人民的力量与勇气。看,那条条在风中飘动的绿丝带,那个个悬空抡起的破冰锤,那行行深陷雪地的大脚印,那含苞吐绿的橘子洲,便是生命所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

  百经风霜,便不会忘记坚强;顶过风雨,才有缘看那彩虹映着骄阳。

  改革开放,三湘大地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春天。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习惯了低头劳作的人们,用那满是老茧的手放飞着盼了多年的梦想。烟雨满楼,春风送暖,人们在前人创造辉煌的热土之上播种着自己的理想。

  湘锦画,飞针走线织就着从前的故事,楼阁下,一江湘水,注八百里洞庭风光;潇湘像,纤指弹弦奏盛世的乐章,走马楼,一贯京广,观天下凤凰。江水柳旁,风起袖扬,太极打的是天下圆;亭前松下,枝连缀香,棋子落的是仁者气。墨瓷古巷,嘴里道的是家常事,乡音不改;黛瓦碎阳,萧管奏的是万世和,客迎八方。山水人家,棋子若圆,天心阁内古韵悠远;青石台阶,松桂飘香,白沙井中细流渊长。

  杜甫江阁凭栏望,湘江北去,有的不是一腔愁水,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激昂高歌;四羊方尊抚斑驳,岁月悠长,载的不是风雨沧桑,而是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步行街上的青铜雕像,湘江边的白石方场,还有那烈士公园的塔堂,这里面是一种风雨不动的坚强。

  火宫殿内的煎炒烹炸,“夫薪尽火传,饮和食德”,这不是张扬,这是引流千古的豪情万丈。岳麓书院翰墨飘香,“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不是猖狂,这是历史的传承与弘扬。

  扬越之地,上承东南之秀,下载热土一方;荆楚名城,西接荆江九曲,东屏江赣绿障。

  这里就是古郡长沙,这里就是千载潇湘。

  陈扬洋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六班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