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北第一戏楼"巨资修缮成摆设?长沙旧宅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0:32  星辰在线

  百年公馆梓园6号:长沙23处历史旧宅最大一处,修复两年锁深闺

  记者多方采访,独家解析历史旧宅之困

  

城北第一戏楼

  现状 庭院深深锁戏楼 》》》

  沿湘江中路入潮宗街,走几百米往右拐即进梓园巷,然后一路直走,就可到梓园6号。但遗憾的是,近10米高的围墙下,枣红色的门扉紧锁。记者试着敲门,除了“咚咚”声在小巷回荡,什么回应都没有。“这两年一直都锁着,我们也很久没进去了,都不知里面是什么样子了。”开福区通泰街连升街社区居委会书记范治东无奈地向记者摊开了手:“钥匙在长房集团那里,我们社区要搞活动,也是去借钥匙。”

  辗转通过长房集团,记者终于获准进入梓园6号。伴着嘶哑的木门开启声,眼前渐现一幅现代人难以见到的景象:这是一个典型的民国时期的小型院落,院子约100多平方米。院子南面是一个约20多平方米的小戏台。在院子四周,是纯木制的高达4层的楼,西侧楼上还楼中有楼,造型别致。整个院子充溢着古朴的气息。但遗憾的是,处处布满了灰尘,有些地方油漆开始脱落。院子里落满了厚厚一层树叶。

  这,就是两年前长沙斥巨资修缮好的、号称“长沙城北第一戏楼”的梓园6号吗?

  回忆 70年前的城北大户 》》》

  “70年前,这里可洋气啦!整个城北,它算得上是大户。”看到紧闭的大门终于打开,杜友珍也好奇地走了进来。

  她回忆,上世纪30年代,梓园6号还是肖家公馆,30多口人住在这里,有车夫、厨师,还有洗衣工,她就曾为肖家公馆洗过衣。“这个戏台也经常唱戏,花鼓戏什么都唱”。

  抗战后,肖家人全去了美国,房子就归了公,一下子住进去了很多人。“住不下,就在院子里乱七八糟搭建了很多小房子。”杜友珍回忆。更令她遗憾的是,“这里再没有唱过戏,连戏台都住人了。”2005年,梓园6号启动修缮时,她几乎每隔几天都会去看,“就盼着修好后唱点戏什么的。”但修好后,老人家眼睁睁地看着房子被重新锁起来,一直到现在。

  专家 此类建筑“长沙鲜有” 》》》

  为什么要斥巨资修复梓园6号?长沙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告诉记者,这得从2005年谈起。

  2005年,鉴于长沙在文夕大火所留存的历史旧宅不同程度存在破损,修复势在必行。长沙市政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文化局、规划、建委等单位,经过仔细筛选,选定23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宅作为“建设历史区街”项目的重要组成内容,并由长房集团负责旧宅的具体修缮工作,启动历史旧宅的改造,并确定“保护旧宅原貌,合理加以利用”为23处历史旧宅复原保护、陈列的原则。

  陈先枢介绍,所选定的旧宅,均针对这些旧宅不同原有功能和存续现状,考虑其历史渊源和现存状况,从各自特点出发,大致从民俗文化、会馆与钱庄文化、名人公馆和著名近代史迹遗址四大类的不同角度,复原展示或辅以专题陈列。其中所选定的旧宅以梓园6号和白果园程潜公馆为代表,其中梓园6号以其规模最大、造型独特而号称“第一旧宅”。“梓园6号院落三面房屋都面向戏台,彼此间又有走廊互联,布局巧妙而有特色。此类建筑长沙鲜有,非常珍贵。”23处旧宅修复的总设计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回忆起梓园6号时仍赞不绝口。

  尴尬 修好后已锁了两年 》》》

  “两年了,一直都是这样子的。”说起梓园6号,范治东显得很无奈。他告诉记者,作为长沙历史旧宅最多的社区之一,开福区乃至市政府一直在酝酿着以梓园6号、楠木厅等为重点,潮宗街、连升街打造成“特色旅游街”,目前也一直在规划。

  在长房集团资产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这件事情,我们已整整努力了三年。”他介绍,三年来,长沙修缮23处历史旧宅已花费了1600多万元,其中动迁成本1000多万元,维修成本600多万元,这中间也包括市政府将工程列入八件实事后投入的500万元。“但2005年后,政府没有再投入一分钱,工程无法继续下去,我们也实在负担不起了。”他告诉记者,目前,23处历史旧宅仅完全修缮好梓园6号、马益顺巷等9处,福德里和九如里5处旧宅停在半途中,而包括程潜公馆在内的9处旧宅尚未启动修缮。“修的话,我们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用的话,政府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方案,我们也不敢擅自用。不锁着有什么办法?”该负责人说。

  □相关背景

  长沙最老戏台800多岁了

  历史上,长沙曾有左文襄公祠戏台、化龙池善化县学宫崇圣祠戏台、宁乡高氏宗祠戏台、长沙县 梨镇陶公庙戏台、太平街宜春园戏台、梓园6号戏楼等,本土戏剧繁盛一时。

  文夕大火后,加上因城市扩张等影响,现在古戏台所剩无几。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长沙县 梨镇陶公庙等戏台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如下等著名戏台:

  宜春园戏台:位于太平街中部,于2007年重建。据史载,“宜春园”修建于清光绪34年,也就是1908年,是当时省内第一家湘剧戏园。当时,湘剧仁和班、春台班在此演出,戏楼的爆满盛况毫不逊色于现在的长沙酒吧。

  目前,该戏台已投入使用,不定期免费表演戏剧。

  化龙池戏台:2007年,按照“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化龙池巷被修缮一新展现在市民面前。工程除了恢复了化龙井、铁匠铺、何绍基诗词碑林等文物古迹外,还在巷内建设了一座总面积达627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包括一座公共大戏台。该戏台不定期举办戏剧表演,免费向市民开放。

  赫曦台: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张栻观日于岳麓山顶,曾筑“赫曦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山长罗典建前亭于岳麓书院前,1821年其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台作为岳麓书院文化中的一处人文胜地,对我国古代文人及近代湖湘名流都有一定的影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等都留下了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今刻于此台屏风之上。

  目前,该台已很少用于戏剧表演。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