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水乡孕育冼星海的伟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4:2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吴 彤

  人民艺术家冼星海的家乡广州番禺今天举行星海国际合唱节,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特意从杭州回到家乡,感受“世界歌声同唱、星海旋律传扬”。

  “我在故乡番禺已经没有直系亲属了,但这里的父老乡亲都是我的亲人!”69岁的冼妮娜精神矍铄,言谈中充满着对家乡的眷恋。

  水乡民谣激励父亲前进

  “二月里来呀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好,多捐些五谷充军粮……”采访现场,冼妮娜轻轻地哼起父亲创作的《二月里来》。她说这首歌充满了江南风情,每次唱起,自己的思绪就不知不觉飘到广东水乡。

  “父亲是一个渔家孩子,正是奶奶用民歌、民谣教育父亲自强不息,鼓励了他在当时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走南闯北,坚持以民族音乐为武器投身到抗日中去。”冼妮娜说,父亲很自强,像所有的家乡人民一样,平凡而伟大。

  早在1982年,冼妮娜就和母亲钱韵玲一起回到家乡寻根。冼妮娜回忆起第一次回故乡的情景:联系不上乡亲们,只能找公安局帮忙,最后在时任广东音协主席李鹰航的陪同下回到了故乡。

  我和《黄河大合唱》同龄

  冼妮娜说,父亲离世时,自己年纪太小,只能从父亲的学生和生前好友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时的情景。“父亲1939年3月26日开始动笔创作《黄河大合唱》,里面8个乐章中的6个创作都非常顺利,只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唯独《黄河颂》和《黄水谣》两个乐章却总是不满意,三易其稿”。

  “从3月26日到31日,父亲用6天6夜把《黄河大合唱》的合唱、齐唱、独唱、对唱、轮唱的谱曲不间断地写完了”。“当时父亲写得非常投入,写完一首就自己指挥,让母亲唱,有不合适的地方随时修改”。

  “可以说母亲是这些曲子的首唱者。”冼妮娜打趣说,在母亲腹中的她也自然成了“听众”。就在冼星海完成《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半年后,即1939年底,冼妮娜出生了。她称自己和《黄河大合唱》是“同龄人”。

  说父亲曾搞跨国恋是瞎扯

  在“文革”中,《黄河大合唱》遭受了冷遇甚至诋毁。1975年,适逢冼星海逝世30周年,冼妮娜的母亲钱韵玲通过邓小平上书毛主席要求重演《黄河大合唱》。信中说,如果再不重演《黄河大合唱》,苏联就会“捷足先登”了,我们不能落在苏联之后。得到毛主席的批复后,中央合唱团就立刻组织了合唱队排练,并在民族文化宫演出。

  “从来没有一次演出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可惜我当时正在西北造飞机,不能参加。”冼妮娜说,这是她一生的遗憾。

  另一个让冼妮娜觉得遗憾的,是电视剧《冼星海》的失实。在这部电视剧里,冼星海被指在巴黎期间曾与异国女子“谈情说爱”。

  为了求证父亲“情史”的真假,冼妮娜拜访了不少同期在巴黎学音乐的留学生,他们都表示没有见过父亲在巴黎交过女朋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