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烤出的红房子很豪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3:00  现代快报

  

烤出的红房子很豪宅
三千年前南京人

  住得干爽又卫生

  郭家山坑,因为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动车组机修站要建在这里而变得热闹。为了不耽误京沪高铁的工期,2个月前,由南京市博物馆、南师大、南京博物院三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驻了郭家山坑。

  考古专家们发现,这个遗址离南京主城区不远,如果完完整整,面积可以达到6万平方米左右,是迄今南京市近郊最大的一个商周遗址。考古专家们在考古工地发现了红烧土、房子的墙基,以及大量的碎陶片、石器,这让我们彷佛穿越了历史,回到3000多年前:南京的先民们已经在这里开始了农耕生活,他们摆脱了半地穴式的生活,已经在平地上开始砌房,还是“红房子”……

  两个山包包里挖出商周遗址

  昨天,记者来到铁心桥附近的郭家山坑,和2个多月前相比,这里已经大变样了。原本长满杂树的两个山包,已经变成了考古工地,20个探方一左一右占领了两个山包包。远远看去,就像一盘大棋。

  左边的探方相对多一些,其中最大的一个探方内还特意留了一根四四方方土柱子,这个柱子被考古人员称为关键层。在整个考古工地,它的功能非常大,就是整个考古工地土层的参照物,通过它,可以知道正在发掘的是哪个年代的地层。

  “最多时候这里共有300名工人一起开工,每个探坑里都站了人”。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说,新石器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南京并不多,这个遗址的面积非常庞大,文化层很深,有5.5米~6米深,目前经过清理,已经发现了28座明清时期的古墓;越往下,年代越久远,我们通过出土文物可以断定,这里应该是商周时期的古遗址,这说明,3000多前,这片土地上南京先人已经居住生活了。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布置探方发掘的部分,应该是先民们的生活居住区域,但似乎并不是村落的中心地带。

  火烤墙体干爽卫生,先民住着“红房子”

  在一些探方里面,可以看到厚厚的红烧土,一些探方内,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得凹凹凸凸,还能看到白色画出的小圈圈。这些凹凸不平的地层,还有红烧土,白色的小圈都意味着什么?如果还原,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红烧土是房基的堆积,有可能是当时这个房屋其中的一个墙体在使用过后的一个废弃堆积。红烧土是人类活动的标志,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泥筑房,房子的墙体建好后,经常放火焚烧成红色,然后再加上顶,这样建起来的红房子应该算那时的豪宅了,与泥房相比,不仅墙体和地面结实,而且防潮杀虫,人住在里面更舒适。”专家表示,3000多年前,人们已经摆脱了半地穴式的生活,他们或者在地下开凿出地基,然后用红烧土砌房;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在平地起房子。

  当然,除了用红烧土外,还要用木头。“那一个个圆形的小洞就是柱洞,是专门用来支撑房子的。”3000多年前的木头柱子有两种砌法,一种是在房子里面作为支撑用的,叫撑柱;还有一种是直接和泥土一起垒砌,也叫木骨篱墙。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3000多年前,先民们房子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因此面积并不是很大,但也不算小。“单间的面积是10多平方米,多间的是20~30多平方米。”

  渔猎是副业,“农耕生活”用石器

  和薛城遗址相比,郭家山坑遗址的先民算是晚的,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那时候的先民过的日子,已经不再是以渔猎为主了,而是过上了农耕生活,他们开始有定期的小麦、稻子收割,捕渔渐渐退成了副业。

  考古专家们发现了穿孔石刀、石斧、石锛等许多石器。专家告诉记者,穿孔石刀有两个孔,在它上面绑上一些东西,然后套在手上,可能一般是作为收割用具,割麦子之类使用的。同时,专家们还发现了石制纺轮,这种东西只有在纺线的时候会用到它。

  虽然没有发现贝壳之类的东西,但考古人员从出土的文物推测,3000多年前的南京先民,已经以农耕为主要经济类型了。而那时候的厨房,也由6000多年前的屋外,转移到了屋内。一般是直接往下挖,然后用石头简单堆砌,因为功能就是烧火而已。

  最有趣的是,考古队员在遗址中找到了一个陶拍——它的功能类似于月饼模子。拍子上的花纹是几何形状,专家说,这个陶拍的作用是古代人在陶器制作好之后,在上面拍上一些纹饰。这也反映了彼时古人对生活生产器皿已经有了审美的要求。实际上,考古队员采集到了大量带有水波纹、圆形纹、交叉纹、钭纹、绳纹、席纹等印纹的陶片。

  在其中的一个探方内,记者看到厚厚的一个陶片堆积层。众多的碎陶片堆积在一起,虽然已经3000多年过去,但陶片上的纹路依然清晰。专家告诉记者,这时候的制陶工艺已经成熟了,而且人们对使用品的审美也越来越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纹样很正常。

  箭镞很锋利,也许生活并不太平

  在一个探方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石制的箭镞。“这是4000年前的石箭镞,你摸摸它的尖部,还很锋利。”专家拿出刚出土的一个箭镞。这位专家向记者介绍,这把石箭簇长约10厘米,最宽处约5厘米,被打磨得十分光滑、精致,以至于历时数千年其刃还相当锋利,乍一看往往错认为青铜质地。

  这个箭镞是干啥用的?专家说,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用来狩猎,还有一种就是战争所需。这个战争并不是大的民族战争,有可能是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斗争,这说明,3000多年前,南京先民也有磕磕碰碰,也会发生村落之间的厮杀。另外,专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虽然已经是青铜时代,但考古人员却只发现残破的铜刀、铜鼎足等少量的青铜器,这说明,3000多年前,这里还不是文明的中心地带。

  待解之谜:这些规整的“坑”啥用途?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一组奇怪的“圆坑”遗迹,这组“圆坑”每个都是1米直径的圆形浅坑,坑壁规整,分布非常规整,且呈矩形状分布。

  它们是什么用途?专家表示也不是很明白。它不是房屋,因为太小,只有1平方米左右。它是灰坑吗?有点接近。灰坑是人类遗址考古中常见的人类活动遗迹,是古人堆放生活废弃物也就是垃圾而形成的,一般它随便分布于远离房屋的角落处。专家说,这些奇特的圆坑面积倒是和普通灰坑差不多,但是要浅很多,另外它们组成的几何图形则更像一组柱洞——由房屋的柱子坍塌后形成的遗迹,可是直径1米的柱洞在新石器时期闻所未闻,更何况周围也不见有什么房屋。

  不是房屋、不是灰坑也不是柱洞,这组神秘的圆坑不禁引起了专家们的好奇。神秘矩形圆坑真正的身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快报记者 胡玉梅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