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关美食要进天河需换口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4:0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刘显仁 实习生刘含玉) 银记肠粉、芬芳甜品、西关名食家、仁信老铺的双皮奶、陶陶居的糕点……这些在老城区起家的老字号,挺进天河区却频遇“水土不服”。

  银记天河店:高峰期都坐不满

  “银记”几乎成为广州传统布拉肠粉的代名词,目前共有10间分店,9间开在老四区,2006年9月首次挺进天河,在天河南二路开设分店。记者在该分店实地调查,发现银记风格与老城区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店员服务叫号时也全部用粤语,哪怕记者点餐时说普通话也是如此——这一点在天河区来说极为少见,由于外来人口占多数,天河服务业基本上说普通话。

  三天实地调查,记者发现它的人气远不如老城区,甚至在用餐高峰期都坐不满。多数客人仍是“粤语族”。银记肠粉店负责人邓先生接受采访时不愿对天河分店的营业情况与老城区进行对比,但明确表示短期内不准备再在天河开新店。

  芬芳甜品天河店:一关闭一转型

  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于同福东路的芬芳甜品,在广州本地人尤其是年青一代中口碑极佳,近年来在老城区频开连锁分店。然而,其在天河的两间分店扩张依然遭遇“水土不服”:位于石牌西路的分店因生意清淡,今年初以结业收场;位于体育东横路的分店,不得不转型开设外卖盒饭快餐(其他分店都没有制作盒饭)。

  西关名食家:去年已经关闭

  位于天河东路的西关名食家是2006年前后开张,店面装饰风格把西关风情做到了极致,店员全部穿着传统的斜襟衣衫和方口布鞋,一口流利粤语,可谓古风盎然;出品方面,则将许多古老西关小吃一网打尽。无论是出品还是装饰,该店与西关的分店也没有区别,但生意却不如西关店。

  本周,记者再赴天河东,准备探访这家老店,却发现该店早在去年已经关闭。

  各方观点

  新客家:广州美食味道淡

  对广州传统美食的态度,在天河人数最多的新客家多与老广州们截然不同。

  本周三上午9时许,记者在银记肠粉店采访了湖北籍的刘先生。他表示,自己来到广州差不多两年了,这种肠粉和粥自己始终吃不惯,因为“觉得没什么味道,太淡了,平时自己吃饭,都是吃湖南湖北菜多些”。他说,来银记吃早餐,完全是为了照顾同行的生意伙伴——来自香港的孙先生。

  孙先生坦言,省港澳的饮食习惯还是很相似的,“这些(肠粉和粥)才吃得习惯、吃得舒服”。

  老广州:宁愿返西关温食

  记者采访了几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得到的说法如出一辙:吃传统老字号要去老城区。

  在天河工作而家住北京路附近的老广州吴先生表示,传统小食在老城区才地道,“怎样都不会想到在天河吃,到了天河好像味道都不正了”。

  另一位老广州张先生则认为,天河的外来人口多,注定西关美食到天河就容易变味。而且,不但饮食习惯上有所不同,语言障碍也是个问题。“外省人不单在口味上不习惯,而且,如果来广州时间不长的话,可能连许多传统小食的名称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喜不喜欢吃了”。

  饮食专家:

  粤菜还是大头

  餐饮专家徐先生分析,广州传统美食进天河“水土不服”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在广州,包括天河在内,粤菜还是占相当大的份额。

  他认为,传统西关美食,一旦挺进天河,肯定会考虑到当地主流人群口味,做出相应变化,“广州酒家的天河店明显比其他店的口味重,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徐先生表示,银记肠粉天河分店开业时,他还特意去品尝过,“出品基本上照搬老城区,酱料是独家配方,很适合老广州,但肯定难以吸引天河区人数最多的新客家——味道太清淡,出品也过于单调,外地人尝尝鲜还可以”。

  他认为这些遭遇滑铁卢的广州美食老字号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于执著于“保持传统正宗”。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